德國救援歐元的堅持與難處

人氣 414

【大紀元2012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隨著歐債危機加劇,歐洲進一步陷入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歐元能不能存續下來,德國是否採取行動都比以往更加關鍵。

西班牙週四遭惠譽信評機構連降三級主權評級至BBB,股市震盪。英國首相卡梅隆(David Cameron)在柏林與默克爾會談時,隨即呼籲「緊急行動」以解決債務危機,緊接著默克爾也表示,德國已準備好與其他16個歐元區會員國一同做一切必要的行動。

就在上週,德國對於是否大力保衛歐元區的態度還很模糊,曾斷然拒絕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議的「銀行業聯盟」。不過,這回默克爾再次挺身而出,公開強調歐元區已經創建了救援工具這件事實的重要性,德國準備在任何必要時都會啟用,以確保歐元區的穩定和競爭力。她指的是歐元區臨時救助基金EFSF和永久性的救助基金ESM。

鄰國深陷泥潭 德國人沉浸家務議題

《華爾街日報》一篇關於德國救援歐洲的難處時提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曾為了贏得鄰國的信任,常常將自己的短期財政利益和政治利益置於次要位置。現在大多數德國人不這樣想。現在德國政府也必須決定,拯救歐元是否值得搭上本國的經濟繁榮。

當下希臘的歐元區成員國資格岌岌可危、西班牙銀行系統深陷泥潭、意大利引發的擔憂日益強烈之際,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對歐元區能否以當前這種形式維系下去表示懷疑。

一些南歐國家必須面對多年的衰退和痛苦才能重塑國際競爭力。希臘則有可能掀起一場政治風波:該國突然躥紅的左翼政黨可能贏得即將到來的選舉,該黨誓言不再履行希臘接受的國際貸款所規定的條款。

然而,有這種緊迫感的德國人並不多。在德國失業率處於20年低位並繼續下降、其經濟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依舊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並沒有多少德國人將危機視為對自己生活方式改變的威脅。

德國政界人士和媒體還沉浸在國內問題的討論之中,比如能源政策、托兒補助費以及德國足球隊在即將到來的歐洲盃上能否會有好的表現。默克爾還特地抽空到波蘭德國足球隊下榻的酒店,看望球員們。

報導中說,最近民調結果顯示,半數德國民眾認為共同貨幣對德國弊大於利。這個比例高於今年2月份43%的調查結果。接近八成的人反對讓歐元區國家聯合發行歐元債券並聯合擔保的提議。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認為希臘應當離開歐元區。

德國與歐元盟國間的歧見

歐債危機近三年以來,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拒絕按照鄰國的要求為歐元區提供更強大的財務支撐。作為歐元區唯一一個有此經濟實力的國家,德國只採取了最低限度的必要措施來避免脆弱的國家破產,同時作為交換條件,還要求這些國家大幅度削減公共開支。

默克爾和她的政黨聯盟曾告誡各國在財政方面做足功課。這些話受到德國國內的歡迎,但在鄰國間則不然。很多歐洲人覺得德國動輒將危機說成是有關節儉與勤奮的道德問題,感到非常不滿。

盧森堡首相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近日說,問題之一在於,德國表現的好像它是全球唯一一個有道德的國家一樣,好像德國要為每個國家埋單一樣。這對其它國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侮辱。

時機不同 德國成功經驗不足以借鑑

在歐元誕生後的最初幾年,德國受到嚴格監管的經濟曾一度落後。為此德國開始限制工資增長,改革其勞動力市場。而這也正是德國眼下給其它國家開出的藥方。上述措施對德國有效是因為那時全球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歐元區其它國家的強勁需求拉動了德國的出口。

不過,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西班牙、愛爾蘭和意大利則不具備這些優勢。

法國和意大利等方面對德國應對危機的方式持批評態度。這些國家曾表明,德國要求希臘等國採取嚴厲緊縮措施從而重塑信心的策略並沒有緩和危機,反倒加劇了危機。

歐元崩潰 德國衝擊更大

批評德國的人認為,如果歐元崩潰,那麼德國經濟受到的衝擊要遠遠大於德國為其它國家債務擔保所帶來的影響。德國隨後新啟用的貨幣幣值將大幅升值,德國汽車、機械和其它出口品在其它國家眼中的吸引力將下降。

近年來,中國、巴西和其它新興經濟體帶動了德國的出口增長,但在德國的出口商品總量中,歐元區的購買量仍然超過40%。

他們表示,如果所有歐元區國家都效法德國,依賴出口,適度消費,那麼誰來購買商品呢?批評者說,德國現在成為歐元區主要受益者的原因在於,歐元的相對弱勢使得德國商品在全球其它地區變得更有競爭力。

這些批評者說,德國的戰略是短視的。德國企業和銀行對希臘和愛爾蘭等中小國家的直接風險敞口可能有限,但德國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卻投入了巨資。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G7財長矢言盡速回應歐債危機
救歐債危機  英媒:德應擔責任
默克爾:必要時 雙速歐洲可行
默克爾歐洲盃前探班德國隊 給國腳加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