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關心孩子情緒 避免自殺憾事

台北市上半年通報自殺人數增12% 89%為感情人際因素 應注重情緒管理及挫折承受力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7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自殺通報資料顯示,101年上半年接獲17歲(含)以下學生自殺未遂或具自殺想法的通報數為92人,已較100年同期增加10人,增幅12%,其中令人擔心的是,開始出現極少數12歲以下的學童有自殺想法的狀況。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呼籲,家長們注重孩子從小的情緒管理與面對挫折的態度,就能避免青少年期學子以自殺來解決情緒挫折。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說,據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通報,台北市上半年接獲17歲以下學生自殺未遂或有自殺念頭的通報數為92人,比去年增加12%。分析自殺企圖者的原因,發現高達89%是因為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精神健康或物質濫用占29%,學校適應或生涯規劃占15%,甚至有57%同時有兩種以上自殺因素。

令人擔憂的是,自殺企圖者也出現了12歲以下學童,主要是與家人相處和同儕人際困擾有關。父母透過平日的家庭親子互動、校園人際互動,協助青少年學習面對情緒挫折的技巧會是最好的開始。

杜仲傑說,去年針對台北市248所國小、國中、高中、職進行調查,發現51%的父母每天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不到5個小時,顯示現代父母忙碌,已經開始壓縮到陪伴孩子的時間,拉大親子的心理距離。醫護管理處提醒,面對孩子情緒困擾,除了多陪伴,也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抒發,有時也要讓孩子獨立學習抗壓力及增加挫折的忍受力。

情緒管理小叮嚀:
接納情緒抒發 孩子表達強烈情緒時,父母可先平穩自己的焦急情緒,以接納的態度讓孩子的挫折情緒有抒發的空間。
尊重獨立過程 父母必須接受孩子必須經歷長大的獨立過程與承受過程中的跌倒與哭泣,放手讓孩子藉由探索與嘗試,學習抗壓力與增加挫折忍受力,增強孩子面對環境的應對能力。
觀察沈默訊息 孩子可能有莫名的自責、羞愧、傷心、罪惡感及疑問等複雜心情,這些沈默訊息需要從生活中去觀察了解,必要時尋求醫療及心理衛生資源,請專家提供諮詢與協助。
資料來源:台北市衛生局 記者施芝吟/製表

(責任編輯:敏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