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登出Facebook 關掉智慧型手機 生活更美好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07月25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據《紐約時報》報導,Facebook的主管Stuart Crabb,理應推崇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所產生的龐大利益,但如今有越來越多科技業領袖抱持不同理念,他也提出警告:登出一會兒,並放下設備。

在一個將科技視為終極答案的地方,如今也認為科技的力量太強大,甚至已經上癮。

許多會議以及許多近期接受訪問的科技公司高管皆表示,這種持續刺激的吸引力─溫馨提示與更新的需求─創造出一種物質渴望,這樣的物質渴望不僅傷害生產力,也影響人際互動。

在Facebook掌管學習暨發展部的Crabb指出:「若你將青蛙放在冷水中,逐漸加溫,最後青蛙會因沸騰而死亡─這是一個很寫實的比喻。

大家必須留意線上時間的影響,你的網上活動與人際關係已經無所遁形。」 若這些說法僅僅是附和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探討互動科技是否具有上癮成分,那麼這些見解或許還不是那麼令人驚訝。

可是這些看法卻是由美國矽谷重量級公司的領袖所提出,這些企業因社會大眾上網而獲益,這就好比車商一邊賣大馬力高速汽車,一邊警告汽車加速的危險性。

籌辦「Wisdom 2.0」年會的Soren Gordhamer說:「我們都做了什麼呢?並非我們所做的都是不好的,不是責怪誰,但我們正處於轉變期。」 在2月舉行的「Wisdom 2.0」研討會上,Facebook、Twitter、eBay、Zynga以及PayPal的創辦人,Google、Microsoft和Cisco等公司的主管,均到場聆聽,或與專家討論。

期間他們爭辯科技業者是否有責任評估對消費者的集體力量:吸引消費者從事線上遊戲等活動,浪費網友的時間,或令網友分心。

是否這些遊戲與app會上癮的科學仍處於萌芽階段,但《精神疾病診斷暨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規劃明年將「網路使用疾病」納入附錄,代表研究人員認為事情正在發生,但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

縱然許多人同意線上活動涉及深層神經機制,他們並不同意出現任何問題。
網路遊戲業者Zynga創辦人之一Eric Schiermeyer表示,他促使幾百萬人對「多巴胺」(dopamine)上癮,包含網路遊戲在內,但也在上癮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

多巴胺是一種影響腦神經的化學物質,令大腦產生快樂與滿足的感覺。但他也強調,網友渴望多巴胺,相較於速食餐廳賣食物所承擔的責任,矽谷研發極具吸引力的科技並不是因此就要承擔更多責任。

Schiermeyer強調:「他們會說,網友發胖,我們必須承擔任何責任嗎?多數人會說『沒有』。我們是人類,本能上我們追求多巴胺。」

沿此脈絡,Juniper Networks董事長Scott Kriens表示,設備的強大吸引力,反映出人類想要溝通與互動的原始渴望,但這些渴望需要妥善管理,以免人類的生活被欲望所淹沒。

他指出:「我們的責任,在於將最強大的功能帶來這個世界,我們開闊視野,但難免造成許多傷害。許多人可能會說,為何不選擇不會導致傷害的方式?這真是天真幼稚!」 他強調:「另一種方式是將功能較弱的交到大家的手上,但這樣根本是一個很差勁的轉換。」 Crabb說,他最關心的是大家能獲得平衡的生活。

與此同時,他知道這種看法與Facebook的商業模式背道而馳,Facebook的商業模式鼓勵網友花更多時間上網。他強調:「我知道出現悖論。」 這些討論所反映出來的,是矽谷提供許多因應快速生活步調的方法。

Cisco科技暨策略長Padmasree Warrior表示,她經常告訴大家要記得休息和深呼吸,她自己也這麼做。

她每晚都會冥想,禮拜六會畫畫、寫詩,關掉手機或將手機放在其他房間。她說:「這好比是重新啟動你的大腦與心靈。」她周六上午也不會上網,「延後上網收信,讓我的身心更平靜」。

心理專家Kelly McGonigal表示,她經常與科技公司的主管談到這些問題。她很驚訝他們對創新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態度如此開放。

McGonigal說:「經營這些公司的主管,深切期望他們的科技與設備,能夠提升人類的生活,但他們也逐漸了解人類無法自拔的一面。」

相關新聞
青少年喜新厭舊 臉書淪為「媽媽級」
調整隱私政策 FaceBook發動億人公投
Facebook考慮開放13歲以下兒童使用
台灣智慧型手機 市占逾7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