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審判是演戲

人氣 5

【大紀元2012年08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之豐報道)中國執政黨共產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故意殺人案的一審8月9日星期四在安徽合肥結束,但沒有做出判決。來自中國的報導說,谷開來和她的同案被告、薄家勤務人員張曉軍沒有對控罪提出異議。

在谷開來和張曉軍受審的同時,中國的政治和司法制度也在受審。谷開來和張曉軍的一審判決還沒有作出,但世界媒體已經提出了對中國政治和司法制度的判決詞。

用數字說話

中國司法制度明顯的草率、不公平,在中國國內外長期招致千百萬人的批評、指責、譴責、抨擊、詛咒。這種局面對寫中國新聞的記者構成了莫大的挑戰。

這種挑戰的關鍵在於怎樣才能把一個早已經成了老生常談、已經很難構成新聞、但依然有重要現實意義的事情寫得依然像新聞,依然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從而盡到新聞報導的責任?

面對這樣的巨大挑戰,路透社記者吳健(John Ruwitch)做出了漂亮的應對,拿出了漂亮的成績。在谷開來審判結束的當天,他從合肥發出的報導導語可謂優秀新聞寫作的典範:

「在星期四的庭審中,處於30年來中國政治爆炸性最強的審判中心的那個女子沒有對謀殺指控提出抗辯。庭審只延續了7個小時,但有可能決定中共中央前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的命運。」

吳健報導的英文原文是一氣呵成的一句話,言簡意賅、提綱攜領,緊湊而流暢,將中國的現代史、政治、司法共冶一爐,大有用一塊磚頭展示出萬里長城之宏偉的勢頭:

The woman at the centre of China’s most politically explosive trial in three decades did not contest charges of murder on Thursday in a hearing that lasted just seven hours and could determine the fate of former Politburo member Bo Xilai.

學新聞寫作的人都知道用事實說話的重要性。而最重要、最強硬的事實莫過於數字。吳健報導的導語可謂把數字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

「30」和「7」這兩個數字在他的筆下居然能承擔如此這般總結過去、針砭現在的重任。特別推崇簡潔清晰文字的孔夫子要是還活著,大概也要不禁拈鬚慨歎,「觀止矣! 後生可畏!」

法律的草率匆忙

對中國的司法制度,尤其是刑事審判制度的草率匆忙表示不敢恭維的,不僅僅是路透社或路透社記者吳健。即使是粗略閱讀世界媒體的有關報導,也可以看出這種不敢恭維的態度在世界媒體記者及其報導中是一種共識。

例如,法國主要報紙《世界報》特派記者布裡斯‧佩德羅萊蒂在谷開來/張曉軍故意殺人案庭審結束的當天從合肥發出報導,題目是「中國快速審判薄熙來妻子谷開來」。報導說:

「在陰沉的天空下,合肥中級人民法院在短短的一天裡,就完成了對尼爾‧海伍德被殺案的審理。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出庭受審,被控在一位家庭勤務人員協助下故意殺人,……」

《世界報》的佩德羅萊蒂的「在短短的一天裡」(en une petite journee)這種說法,跟路透社的吳健的「庭審只延續了7個小時」(a hearing that lasted just seven hours)的說法遙相呼應。

對來自法治國家的人來說,如此之大的大案要案的如此神速的審理顯然是不可思議的,除非庭審是事先佈置好的走過場,演戲。

表演性審判

「走過場審判」、「表演性審判」(show trial)也正是世界媒體在報導這次谷開來/張曉軍案審判的時候所頻繁使用的關鍵詞。

起源、興盛於蘇聯共產黨斯大林時代、並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延續至今的所謂表演性審判,其關鍵要素是被審判者或是自願或是被迫跟審判者相互配合,一道表演,以顯示黨的偉大,光榮,正確。

這次中國對谷開來的表演性審判究竟是如何表演的呢?美國《華盛頓郵報》不愧是《華盛頓郵報》。該報記者基斯‧裡奇伯格工夫老道,新聞採訪基本功無懈可擊。他趕到合肥進行現場報導,但事先聯繫好了一個可以進入法庭的觀察者。審判一結束,裡奇伯格繪聲繪色的法庭目擊報導就上網發表了:

「這位觀察者的敘述,以及正式的法庭聲明,描繪了戲劇性的案情,其中包括據稱是來自被害人尼爾‧海伍德通過電子郵件發出的威脅,以及谷開來如何在海伍德嘔吐之後要喝水的時候,把調製好的氰化物灌進他的嘴裡。這位法庭內的觀察者說,谷來開隨後起身,對法庭發言。

「這位跟此案關係密切但要求不透露姓名的法庭內觀察者說,谷開來站起來說,『我犯了罪,給黨和國家帶來不良的後果。』谷來開不僅對她的律師表示了感謝,而且也感謝審判長讓她得到了『公審』。她也感謝公訴人,說他們『揭開了內幕,暴露出被隱藏的骯髒秘密。』」

假如有誰還不懂什麼叫表演性審判,那麼,《華盛頓郵報》記者裡奇伯格的這篇報導顯然可以用作標準教本。

如臨大敵的審判現場

司法審判的目的通常是顯示、展示或宣示正義的力量。但來自中國的消息則似乎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正義的力量在中國非常虛弱。

在谷開來/張曉軍案審判的當日,日本主要經濟新聞報紙《日本經濟新聞》發表近幾個月來一直追蹤報導薄熙來/谷開來事件的記者多部田俊輔從合肥發出的報導:

「原重慶市第一把手薄熙來妻子谷開來被控殺人案8月9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薄熙來的支持者湧入合肥,到法院前面叫喊被告谷開來無罪。治安當局封鎖法院周邊道路,警備人員比往常增加了10倍,佈置起戒嚴的態勢。

「在暴風雨中,有300多人在法院周圍擔當警衛,對過往的車輛行人大聲吆喝,『不許入內。』薄熙來因為發動了打擊黑幫暴力團伙的運動而獲得民心,當局採取緊急行動,阻止他的支持者舉行示威抗議。一個女子因為在法院前面高喊『要公正』而被抓走。審判在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家鄉安徽省進行,目的是控制輿論。」

(責任編輯:林遠山)

相關新聞
世界媒體看中國:空氣干涉內政
世界媒體看中國:想不笑很難
VOA中國網絡觀察:中共政府世界笑柄
世界媒體看中國:金牌與騙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