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哪一個是真正的中國新年?

作者:龐鍾、張德容

人氣 338

【大紀元2013年01月19日訊】雖然有人說婚喪嫁娶是人生幾大事,但其實隨生命一路走來,在記憶深處溫暖內心常駐的一幕是與笑臉、富足、煙花和祝福相連的中國過年場景。因為日子特殊,所以也就能為人帶來其他日子都沒有的快樂和希望。中國新年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

而現在中國大陸過的這個「元旦」並不是中國真正的傳統節日,今天所說的「元旦」,是中共政權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共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1949年10月1日後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從此,中共正式將西曆1月1日稱「元旦」,皇曆正月初一(大陸現稱農曆)為「春節」。中共改變這兩個節日的目的是淡化傳統節日,使廣大中國人民不知道上天定下的一年四季和傳統節日的真正內涵,從而改變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實際上,皇曆正月初一不應該是中共所提的「春節」,而應該是「皇曆新年」或「過年」這個傳統叫法。

其實在古代,元旦和皇曆新年是在同一天。

中國的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皇歷(夏歷)正月初一。元旦,是每個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考古學家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所以現在西曆的一月一日並不是中國真正的「元旦」,古書上的元旦就是今天的皇曆新年的通稱,這是由於1912年改用現行公曆(格里曆)把格里曆新年稱為「元旦」。把傳統的元旦稱為「春節」是一種移花接木的方法,很容易造成不知真相的人們所誤解,認為古書上的元旦就是現今的格里曆「元旦」。這是不正確的,所以一定要瞭解這些歷史才不會弄錯。此「元旦」非彼「元旦」,古元旦即今天我國的傳統的年節,而格里曆元旦(民間俗稱陽曆年)是從西方傳來的,並不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它只是一個政治性的節日(今天的財務統計年度分界點)。

以色彩艷麗,製造考究的舞獅作為新一年到來的慶賀,也是中國傳統的迎新活動。(攝影:張德容/大紀元)

下面介紹一下有關元旦和皇曆新年的知識:

南朝文史家肖子雲在他的《介雅》中記載有「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看來那時已將旦為一日的開始,引申為一年的第一天了。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庚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但是,中國古人說的元旦,卻並不是公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稱元日。中國歷史上的年號,並不是公元紀年,而是每個皇帝每個朝代都有單獨的紀年,是陰曆紀年。現行的公元紀年,是西方曆法的體現。是以基督誕生為公元1年。中國只是到了中華民國以後才逐漸改用公元紀年。因此,中國皇曆的正月初一(大陸現稱為農曆)即「中國新年」比公曆的元旦更有節日氣氛。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都叫「正月初一」。

民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磕個頭(拜年)
……

過年

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皇曆新年,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皇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就是「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皇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皇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

臘八

臘八是指每年皇曆的十二月(俗稱臘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繁多。其中以北方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有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等不下二十種的配料。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祭灶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稱為小年,民諺曰:「二十三,祭灶關。」舊俗農曆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掃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準備過年了。每年從皇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新年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年掃塵有「除陳迎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皇曆新年,第一件事便是將準備好的對聯貼在們上,人人笑顏常開,不說不吉利的話,無論有錢沒錢的人家,老老少少都會換上新衣好好打扮一番,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一派過年的氣氛好熱鬧。

年三十的重頭戲就是吃年夜飯,而在吃飯之前全家老少到齊後,先拜神佛、再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感謝這一年來神明及祖先的保佑,隨後再依次向長輩問安行禮。

吃年夜飯,是皇曆新年每家每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年夜飯的食材和菜式多寓意吉祥,菜做出來要色香味俱全。比如年夜飯一定會有魚,因為「魚」和「余」諧音,是象徵也喻示「年年有餘」,「吉慶有餘」,八大碗九大扣的在好多地區都有不同的講究,江淮地區的人們常會吃象徵圓滿、團圓的湯圓(而西南地區的民風則是大年初一吃湯圓),北方人則吃象徵元寶的餃子。總之,一年到頭的最後一天,人們所準備好的飯菜是平時的幾倍,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不可能吃完的,一定要留有餘地,圖個一年到頭吃不完的好兆頭。

當午夜交正子時,就到了「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人們放煙花點爆竹,壘「旺火」,燈火通明,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

壓歲錢

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鎮壓它們而化凶為吉。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大年三十是中國人全家大團圓的日子,而感恩節是美國人的傳統節,這一天的美國人家庭,幾乎再遠都要趕回家與家人團聚,也就是說感恩節大過年。

大年初一有逛廟會的風俗,熱鬧,買小物件,品嚐小吃,傳統的休閒與社交方式,忙碌了一年,休息和放鬆。

大年初五的習俗:

商家自初一至初四休假,初五開市,當然,也有初二開市的;店家門楹柱上一般都會貼對聯:「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等大吉大利的詞彙,而書寫通常多用紅紙金字;第一個進店的客人先喜沖沖地喊一聲:「送財神爺來了!」商家不論掌櫃的,還是夥計們,都會笑臉相迎,顯出一派興喜的樣子,也就是圖個吉利,十分講究。

元宵佳節也就是大年十五,又名正月十五

歡樂的日子總是像「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已是元宵佳節。中國皇曆新年就是這樣,從「臘八粥」作為序曲開始,一天一天的盼著,一點一點的吊著人的胃口,徐徐的熱鬧喜慶起來,直到「大年初一」問鼎春之高潮,然後喜洋洋的熱浪延續著,漸次平淡下來,最後以意境悠遠、滿月團圓的「元宵佳節」收尾,令人有無限的回味與慨歎湧上心頭。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元宵佳節的民俗:

這天各地風俗不一樣,南方人這一天會最後吃一頓湯圓夜飯,北方人,吃元宵;最後,以鑼鼓喧天舞龍舞獅圓滿畫上句點,先舞龍,後醒獅「采青」等活動結尾,這也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天,看看誰拿到的壓歲錢最多,就說明這孩子最聽話,一年到頭最多人喜歡。

中國的文化淵源流長,有神州之稱的中國,所有的節日和節氣都是神傳文化的一部份。我們應該知道中國新年真正的來歷和對中國人的深遠意義。

相關新聞
過年面面觀 法媒看大陸人過大年
德國各地中餐館對同胞貼心優惠
在德國過大年
正月十五鬧元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