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法國一週精彩回顧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法國記者站報導)深秋還未到,冬天已來臨了。法國的天氣從10月10日開始有較大的轉變。氣溫比同一季節正常溫度下降了4 ~ 6°C,而且在900~1000米海拔的高山地區已開始下雪,據氣象局稱,此一現象很異常。圖為10月11日,法國阿爾卑斯山一個峽谷La vallée de Celliers的雪景。

幾經曲折,法國名牌服裝庫雷熱(Courrèges)恢復生機了。庫雷熱由著名設計師André Courrèges創立於1961年,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曾幾起幾落。到2011年被一大財團收購,並以純「法國製造」重新發展……

深秋還未到,冬天已來臨了。法國的天氣從10月10日開始有較大的轉變。氣溫比同一季節正常溫度下降了4 ~ 6°C,而且在900~1000米海拔的高山地區已開始下雪,據氣象局稱,此一現象很異常。圖為10月11日,法國阿爾卑斯山一個峽谷La vallée de Celliers的雪景。(JEAN-PIERRE CLATOT/AFP/Getty Images)
幾經曲折,法國名牌服裝庫雷熱(Courrèges)恢復生機了。庫雷熱由著名設計師André Courrèges創立於1961年,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曾幾起幾落。到2011年被一大財團收購,並以純「法國製造」重新發展。圖為10月7日,工業部長蒙特布爾(Renewal Montebourg)參觀庫雷熱位於波城(Pau)的製衣廠。(JEAN-PIERRE MULLER/AFP/Getty Images)
法國經常有民間罷工抗議,就連警察也不例外。10月10日,警察聯盟工會為反對警察學校降低學生補貼,而在內政部的人事部門前舉行抗議,橫幅上寫著:「警察不是火雞」。(BERTRAND GUAY/AFP/Getty Images)
目前,Cristal Benito公司被認為是法國最後一家手工雕刻水晶的專業公司。弗朗克•貝尼托(Franck Benito)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作者的簽名,並附有證書。圖為該公司位於白鴿城(Colombes)工作坊完成的一件水晶裝飾品。攝於10月10日。(BERTRAND GUAY/AFP/Getty Images)
10月6日,知名品牌瓏驤(Longchamp)在巴黎舉行時尚聚會。該品牌創建於1948年,是享譽世界知名皮具的世家之一。圖為經過數碼效果處理的聚會場面。(Alan Crowhurst/Getty Images)
位於法國布列塔尼肉類生產加工企業GAD SAS因財政問題面臨司法清盤之危,涉及到1700名員工要失業。10月11日,當地商業法庭批准第二解決方案,關閉集團旗下的多家屠宰場和加工廠,裁減員工889名。圖為10月8日,員工在公司門前地上畫著一個大豬頭進行抗議。(FRED TANNEAU/AFP/Getty Images)
10月10日是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逝世50週年,作為法國最著名和最受愛戴的女歌手之一,她的名字依然沒有被忘記。艾迪特•皮雅芙的作品多是其悲慘一生的寫照,《玫瑰人生》就是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圖為陳列在她居所(今天已被改為皮雅芙博物館)的海報。(BERTRAND GUAY/AFP/Getty Images)
在法國戛納國際秋季電視節(MIPCOM)上,2013年世界小姐選美大賽冠軍得主、菲律賓小姐Megan Young的出現成為節日裡的一個亮點。據媒體透露,Megan Young將到倫敦定居一年。圖片攝於10月8日。(VALERY HACHE/AFP/Getty Images)
由法國電力公司建設的EPR壓水堆核電站位於北部芒甚省Flamanville鎮,該核電站自2007年開始建設,預計將於2016年投入運營。圖為10月7日,一個新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抵達核電站場。(CHARLY TRIBALLEAU/AFP/Getty Images)
巴黎的許多街名都有紀念意義,但它們的來源有時也很戲劇性。10月9日,住房權力機構在2區把「rue de la Banque」的路牌改為「rue Albert Jacquard」。Albert Jacquard是群體遺傳學專家,同時也是一名小說家,曾擔任過法國人口研究所主席,於今年9月11日逝世,享年87歲。(MIGUEL MEDINA/AFP/Getty Images)
《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系列漫畫深受法國人的喜愛。近日,法國國家圖書館還專門舉辦阿斯泰利克斯展覽。圖攝於10月9日。(THOMAS SAMSON/AFP/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組圖:法國一週精彩鏡頭回顧
組圖:法國一週精彩回顧
組圖:法國泥漿挑戰賽 參賽者摸爬滾打勇往直前
組圖:法國一週精彩回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