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柴燒藝術生活美展 延續陶瓷文化之美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0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以火候為主題的柴燒藝術生活美學展假梅門賞廳舉行,此次聯展藝術家由平溪窯窯主初陳勇領軍,包括王宏祥、谷源濤、杜瑞恩、翁國珍、黃玉英、楊孝如等親自到場與來賓互動,展現陶藝家平易近人的率性與純真自然的人生哲學。

柴燒成為陶藝創作的熱門主題,台灣的陶藝家在柴燒創作上面相當熱門,其中平溪窯窯主初陳勇的伙伴們在平溪開創柴燒的新面貌,透過專題演講、展覽與交流,藉由作品展現不同的創作特色,在柴燒技術與柴燒成品的成果上面,平溪窯算是最典型的柴燒基地。

此次展出作品具生活實用及創作造型,每一位創作者的題材都呈現出柴燒作品的雅緻古樸、細膩自然,落灰層次千變萬化,除營造出金屬般溫潤光澤外,也結合了造型和生活的實用性,初陳勇老師在導覽中表示,藉由每一位創作者的個別特質,創作出來的形體或造型或變化,都能夠看到作者的藝術境界所要表達的作品理念。

王宏祥老師表示,每個人都有創作的理念,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特色,平溪窯的創作者希望延續東方陶瓷文化傳承並讓更多人了解柴燒陶藝之美。翁國珍老師說,柴火直接在體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也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他最近也嚐試在柴燒作品上噴釉藥來表現不同的意境。  

黃玉英老師說,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坏上中的鐵則使形成的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柴燒之所以迷人不僅在於有粗獷的質感或有樸拙的色彩。楊孝如老師、谷源濤老師、杜瑞恩老師也表達他們在柴燒中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