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中國大陸地方債務超過14萬億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春秋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地方債規模一直引人注目。日前,陸媒爆出中國大陸各省、市、縣、鄉(鎮)四級政府負債超過14萬億元。同時,由於統計口徑分歧,一些地方政府隱性擔保債務或許未被納入,個別地區大規模舉債引發的區域性風險或將被揭發。

陸媒:中國地方債達14萬億

陸媒《財經》雜誌10月27日,以地方債為專題報導,稱中共審計署經過兩個多月的審核,已將地方政府債務情況向中共國務院匯報,有關債務規模可能未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隱性擔保債務。

在眾多預測者中,渣打銀行研究團隊對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估值較高,預測可能達到21.9萬億元至24.4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38%至42%。瑞銀證券研究團隊預測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為16.5萬億元。

地方壞賬問題嚴重 加劇流動性風險

陸媒《財經》雜誌報導,地方政府舉債大多投入市政建設、交通運輸建設、教科文衛、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這些公益性項目的共同特點是不產生現金流,也沒有短期收益。因而對於地方融資平台來說,如何還本付息是一大難題。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對地方政府來說,負債率本身不是大問題,流動性才是最大問題。新增債務規模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嚴重,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將難以為繼。「嚴格意義上說,很多地方連利息都還不起,絕對是壞賬,所以它有流動性問題。」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師範為估計,地方債一年需還的利息在1萬億元左右。而2012年地方財政收入(本級)合計6.1077萬億元。

地方性債務發生多與土地有關,先是以土地作為抵押品撬動銀行及其他資金,債務償還又多依賴土地增值。在出現違約風險時,地方政府也往往採取向融資平台注入土地的辦法。因而,一旦土地市場持續遇冷,地方政府不得不舉債還息。

專家:地方融資平台系統性風險加大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10月27日在陸媒《財經網》發文表示,估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總債務規模為人民幣19萬億元(占GDP的37%),其中帶息債務達14.3萬億元。如果經濟遭遇流動性危機,在沒有政府支持的情況下,可能違約的融資平台債務比例或上升至70%。

張智威的文章認為,融資平台債務的系統性風險正在增大。如果類似6月份「錢荒」的流動性緊張局勢再次出現,或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另一個導火索可能是較大規模的信用違約事件的發生,導致融資平台債務的信用風險被重新定價。在這種情況下,新債發行難度將增大,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可能性也更大。第三個導火索是房地產市場繁榮預期的逆轉,造成土地出讓金和財政收入減少,從而壓縮地方政府對融資平台的財政補貼,並削弱土地儲備作為抵押品的信用有效性。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內銀不升三大原因 深入剖析中國經濟問題
外電:中共地方債佔GDP 1/3響警鐘
地方債冠軍省年收4千億 竟發4萬億投資計劃
【網聞】中國經濟即將發生的真正的大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