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皇后美術館新館開幕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1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天成紐約報導)由中華民國文化部贊助、臺灣策展人參與策劃的「第六屆皇后國際雙年展」(Queens International Biennial)及「時間流逝紐約市建築2009-2013:臺灣攝影家廖健行攝影展」(New York City Building Time Lapse 200-2013: Photographs by Jeff Chien-Hsing Liao)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 of Art)新館開幕展計劃」,將自11月9日起至11月17日連續2個週末舉行盛大新館開幕活動。

皇后美術館近幾年來擴建新館,計耗資7,300萬美金,目前已到完成階段,其中由僑界及外交部與文化部共同捐助25萬美金興建的臺灣藝廊(Taiwan Gallery)也正式成立,紐文中心並由文化部專款贊助,參與該館開幕計劃。此次開幕展亦為第六屆皇后國際雙年展,由皇后美術館的策展部主任岩崎仁美及臺灣的獨立策展人鄭美雅共同策劃。這次的計劃討論展覽作為一個藝術生產的機制,如何呈現文化生產的脈絡,以及機構與當地藝術社群的溝通形式。因此,除了繪畫、雕塑、錄像、表演、行動等當代藝術作品外,展覽也包含了多項計劃式及開放參與的作品,策展人並邀請當地的文化組織者及藝術機構以影展、論壇等活動等作為本次雙年展的參展計劃。

本次皇后國際雙年展計有39位各國藝術家與團體參展,來自臺灣的就有10位藝術家受邀參加,參與比例幾乎達到四分之一,可說是創歷來最高紀錄,包括陳界仁、張乾琦、楊俊、許家維、余政達的作品放映,所選錄的作品主題,圍繞在國家的邊境管控,文化轉譯,文化認同,以及移民的生存處境。

另外,還有劉和讓、周育正,羅智信以及王福瑞。劉和讓將其長期發展的「交換計劃」系列移置到皇后區進行,他在駐留期間,拍攝該地的街頭攤販及他們所販售的產品,製作成燈箱,並邀請攤販於展期內將產品燈箱從美術館取走。當燈箱被取走時,展場留下了攤販的肖像攝影。羅智信的現成品雕塑,慣常以隨機及日常物件做為創作元素,藝術家將日常物件以及人類的使用習慣,融合在雕塑之中,將實用的日常物件的轉化為詩意的作品。周育正的「什麼在牆上」,則是在展場內設計了一個畫廊博覽會的攤位,邀請三間紐約畫廊輪流展示戰後美國藝術家的作品,不但呼應皇后美術館作為世界博覽會遺址的歷史背景,也將過往的「當代藝術」放置在今日當代藝術中的場景相互對照,王福瑞則擷取東京,巴黎,紐約等各大城市的地鐵所發出的電磁波為元素,加入白噪音,以美術館現場的環境條件來發展出一個現地的作品,在開幕中演出。而攝影家廖健行展出拍攝皇后美術館新館開工到施工的完整紀錄。

展覽平日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地點:New York City Building, Flushing Meadows Corona Park, Queens, NY 11368,新聞聯絡人:駐紐約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周彥璋,yenchou@tpecc.org。

(責任編輯:艾瑞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