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人新聞簡訊之637期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鄧蘊詞法國報導) 愛滋病受害者田喜將定居法國

10月份,中國的青年愛滋病維權人士田喜受邀前往瑞士,參加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定期審議。之後,他考慮再三,準備申請在法國定居。26歲的田喜是河南人,9歲時在一次輸血中意外感染上了愛滋病毒,當時他與家人並不知情。病毒在體內潛伏8年後,在一次體檢中他被告知已感染愛滋病。面對國內治療費用高昂的社會環境,他的家庭多年來承受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當得知中國還有很多類似遭遇的人之後,他走上了上訪維權的道路。

高行健執導《美的葬禮》在法上映

由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執導的影片《美的葬禮》,12月11日和12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美院組織的「跨藝術研討會」期間放映。高行健本人於11日在斯特拉斯堡的克雷貝爾書店(Librairie Kléber)與讀者和觀眾見面。當晚18點15分,該片在奧德賽影院(l』Odyss□e)放映。12日下午,他在大學宮與公眾就電影藝術進行對話。《美的葬禮》取材於他兩年前寫的一首同名長詩,整部影片歷時兩小時,拍攝了三年時間,今年11月8日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舉行了首映式。做電影是高行健年輕時的夢想,此前他曾編導過《影子》、《洪荒之後》。高行健認為:藝術家要守住藝術的純粹性,抗拒凡俗,不做政治和市場的附庸。

《觀點》雜誌因侮辱華人恐遭官司

法國《觀點》週刊雜誌2012年曾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在法移民的文章,今年12月7日,法國反種族歧視組織SOS Racisme以該文使用了侮辱性語言為由,向巴黎輕罪法庭提起訴訟。受到質疑的文章題目為「中國移民在法國奇特的成功之道」,於去年8月份發表。SOS Racisme協會主席辛迪•雷奧尼認為,文章提到中國商人的5條戒律,包括不交稅、因員工是親屬而不需支付工錢等,令人驚愕。SOS Racisme代理律師表示,中國移民在《觀點》雜誌的文章中被描述成非法入境、打黑工、男人沉溺於賭博、婦女以開髮廊之名賣淫等形象,文章用詞混淆了幽默和譏諷的界限。SOS Racisme表示,該組織反對所有的種族歧視行為,不管受到歧視的是哪個國家的民族。《觀點》雜誌的發行負責人曾表示,該文使用了幽默手法描述了中國移民的生存狀況。

白樂桑 談學外語與思維相關

法國教育部漢語教學的總督學白樂桑(Joël Bellassen)近日在法廣的一個專題節目中談到,學習外語與思維方式有關,其中特別講述了他在學中文過程中的體會。他認為漢字與西方文字不同,屬於非拼音化的文字,這種特徵還體現在中國的文化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上。而反映在漢語上,在時態變化方面,不像法語或英語,必須根據語義選用不同的時態,中文只需要在表達時,添加幾個表達時間的副詞就足以準確的表達意思,也因此白樂桑的第一位中文老師曾告訴他「漢語沒有語法」。「中文熱」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沒有語法的漢語,卻可以表述與西方語言媲美甚至更深刻的內涵,這也許是讓法國人對中文和中國文化情有獨鍾的原因之一。

華人區珠寶店被搶

12月3日上午10時左右,巴黎三區一家珠寶店(地址17 rue R□aumur,75003 Paris)被搶劫,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兩名劫匪用斧子威脅店員,事後騎摩托車逃離現場,損失的珠寶數量還在統計中。該事件曝光後,引起華人的討論,有人表示珠寶商配置槍支可能會變成潮流。該地段離巴黎三區的華人批發商甚近,在相距不到一站的3號線temple附近,那裏有眾多的華人批發店,涉及珠寶首飾、皮包等。

(責任編輯:德龍)

相關新聞
採訪華人婚紗攝影師謝偉文
法國華人新聞簡訊之633期
投奔自由世界 找尋生命之根
導演陳黎明談《天之恩賜》創作體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