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媒體壟斷威脅台灣民主 倫敦開研討會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瑩倫敦報道)1月30日, 針對台灣具有親共背景的旺中集團併購壹傳媒一事,一場以反對媒體壟斷為主題的討論會在倫敦亞非學院內舉行,來自英國和台灣的專家學者,與近百位台灣及英國學生和社會人士共同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表述了反對中共控制台灣媒體,捍衛台灣新聞自由的立場,以及應該採取的方式。 這場討論會是由台灣學生團體「反媒體壟斷英倫陣線」 (UK for Taiwan Media Freedom)組織的。

台灣首富蔡衍明任董事長的旺中集團對台灣壹傳媒的併購案,因為蔡衍明的親共背景,引起台灣媒體業及民間極大的關注和不滿。如果併購成功,旺中集團在台灣的媒體市場佔有率就幾乎超過了一半。台灣人深恐中共在大陸所一直奉行的媒體控制, 會籍由這一併購行為,進入民主台灣。

在反對此併購案的過程中,青年學生走在前列,台灣本土內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已經發起多次抗議行動。同時,台灣在海外留學的學生們也加入到反對這一媒體壟斷的行動中來。 1月18日,「反媒體壟斷英倫陣線」剛剛在倫敦組織了一場名為 「噤聲、躺下、新聞自由死亡」行為藝術。這場專家學者參與的討論會,則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討,也是旅英的台灣學生希望獲得媒體和公眾持續關注的另一種方式。

討論會現場座無虛席,還有一些人不得不全程站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包括:曾是台灣的媒體記者,電視腳本作家和專欄作家,現任英國利茲大學白玫瑰東亞中心研究員的明葉•羅恩斯利(Ming-yeh Rawnsley)博士;利茲大學國際傳播專業的教授加里•羅恩斯利(Gary Ranwsley);倫敦亞非學院任政治和國際研究部講師及副研究員Monique Chu;還有正在英國的台灣台大教授范園(音)女士。

會場內座無虛席。(攝影:李瑩/大紀元)

明葉•羅恩斯利博士向與會者介紹了蔡衍明的旺中集團的收購旗下擁有蘋果日報和壹週刊的始末。
倫敦亞非學院任政治和國際研究部講師及副研究員Monique Chu,過去曾從事記者工作,她的發言內容主要集中在反對這種媒體控制的危險,民眾可以採取的方式。 她說:「就像《南方週末》事件, 顯示的就是媒體控制的問題,我們不希望中國式的媒體模式會出現在台灣。」

她指出,媒體控制對台灣的民主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學生領導的街頭抗議活動, 使這個問題持續受關注,顯示出社會公眾的力量。其它的方式還包括抵制壟斷媒體的產品;使用網絡傳播信息,加強社交媒體比如臉書和推特的使用;與跨國媒體及其支持言論自由的團體的密切合作等,還有,教育民眾媒體在民主中的角色、媒體的自由原則、政權類型vs國家控制型媒體;台灣媒體發展歷史,也是抵制媒體壟斷的方式之一。

在利茲大學國際傳播專業任教的加里•羅恩斯利(Gary Ranwsley)教授,對政治溝通和民主化方面有深入研究,也特別關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問題,他在回答公眾提問時指出,台灣是第一個中國人的民主國家。他相信台灣的媒體不會變成大陸的媒體,因為民主在台灣已經深入人心,比如學生們舉行了各種方式的抗議活動,台灣人並不愚蠢,他們不會讓台灣的媒體變成共產黨的傀儡。

討論會進行得非常熱烈,特別有學生提出,雖然學者們給出的解決方式很好,但既然引起大家警惕和反對的是中共的因素,那麼解決方案中不涉及這一因素是否真正能夠解決問題。加里•羅恩斯利教授回答說:「台灣現在遭遇的問題,所引起台灣公眾的抗議,還有這整個討論會本身,就是向大陸的專制者,發出的一個非常明確信號。」

圖3:在討論會開始的時候,場上放映了一部短片,該短片記錄了台灣青年站出來為反對中共滲透台灣媒體,反對媒體壟斷而集會抗議的場面。(攝影:李瑩/大紀元)

在討論會開始的時候,場上放映了一部短片,該短片記錄了台灣青年站出來為反對中共滲透台灣媒體,反對媒體壟斷而集會抗議的場面,除台灣本土,舉起「捍衛新聞自由,反對媒體壟斷」等標語的還有台灣留學日本、韓國、 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德國、 荷蘭……的學生。

相關新聞
王家馬德里2:0勝多特蒙德 第15次登頂歐冠
組圖:高雄鳳凰花季 繽紛花海如火把般豔麗
烏克蘭獲准用美國武器打擊俄境內 北約呼應
2024年德國排名最高的10所大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