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及現實 歐洲國家難斷絕核電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布魯塞爾特稿)支持廢核人士常以歐洲聯盟為例,藉以強化「廢核有理」論述,事實上,若法國放棄核電則國民經濟崩潰,德國也坦承無法放棄核能,英國日前更核發25年來首張核電廠建照。

法國核電廠密度堪稱全球第1,面積55萬平方公里興建了58座核電廠。統計顯示,目前法國78%的供電量來自核能發電,若貿然廢止核能發電,對於民生經濟的衝擊可想而知。

2009年,法國政府已再次宣布,1970年末、1980年初啟用的34座發電量超過900百萬瓦(MW)的核電廠,延長運轉期限10年,20座發電量超過1300萬瓦的核反應爐,也在2006年敲定使用年限再延10年。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宣布關閉7座核電廠,並計畫2022年關閉境內所有核電廠。事實上,核能發電在德國占全部發電量30%,也確實不如法國舉足輕重。

但談到真正全面廢核,德國主要電力供應商RWE指出,像德國這樣的工業先進國家,不可能放棄煤炭與核能發電,現在就改變當前能源結構,不過是幻想。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說,核能發電是支持科技發展重要利器,不能輕言廢除,況且德國雖高舉廢核大纛,「明鏡週刊」(Der Spiegel)的報導卻說,德國政府仍持續撥款給其他國家發展核電。

英國核能管理辦公室(Office for Nuclear Regulation)則是在去年11月,核發25年來的首張核電廠建照給NNB發電公司(NNB Generation Company)。

估計英國興建這座核電廠能提供500萬戶家庭所需的低碳電力,光是在工程地點就能提供約2萬5000個就業機會。

若歐洲是引領全球環保的先驅,北歐更是帶動全歐環保意識的火車頭,但芬蘭是日本福島核災後,全球第1個公告興建核電廠的國家,估計在2015年商轉。

瑞典早在1980年即以公投決定30年後廢核,卻又敲定現有機組的除役年限延長至2025年。

土地面積僅台灣5/6的比利時興建7座核電廠,其中Doel-3與Tihange-2因老舊且有裂痕早已宣布要關閉,不過今年初當局認可專家為這兩座核電廠的背書,同意重新運轉。

核能發電雖有顧慮,但高調反核的歐洲各國仍得向現實低頭,印證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2004年公布的報告,因其他能源造成氣候變化,長期以來普遍受到質疑的核能發電可能會在未來50年內,成為發電主要能源。

相關新聞
零汙燃料電池  效率勝核電1倍
日相安倍:日本或將據情況新設核電站
田納西核電工程師投資伊朗被定罪
防範未然 法公司撤車諾比員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