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協助洛杉磯貧民區防治肺結核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3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平編譯報導)公共衛生官員出臺了一套協調消滅的辦法來防治洛杉磯市中心貧民區持續爆發的結核病,包括追蹤4,500餘可能染病的居民。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P)也派遣科學家到洛杉磯,協助當地衛生官員找出疾病蔓延的原因並阻止其傳播。

如果不採取行動 疫情可能蔓延

根據《洛杉磯時報》,官員表示,從2007年以來已有11個肺結核病死亡報告,已知的78個病人中,60個都居住貧民區或在附近流浪。科學家發現與這次爆發有關的桿菌菌株,是洛杉磯獨有的,只有單獨幾例發生在以外地區。洛杉磯縣公共衛生部主任喬納森‧菲爾丁(Jonathan Fielding)說「這是近10年來最大的一次爆發」「我們已投入所有資源」。
  
衛生工作者已確定約有4,650人曾暴露於病源菌下,他們正試著追蹤檢測這群人,並給予治療。地方和聯邦特別關心的是,目前病例指向的地理區與群體還相對較小、較弱勢。但是,如果不採取行動,疫情可能蔓延出去。

洛杉磯市貧民聚居 防治困難

無家可歸者因為營養和衛生條件不良,醫療保健有限,又持續接觸已感染者,感染肺結核的風險高、未被診斷出來的可能性也大。空氣傳染疾病容易在貧民聚居的市區流行,因為這裡環境一般擁擠,居民進出醫院、庇護所和街道頻繁。還有嗑藥或精神問題,也會阻礙治療。推動一個流浪者醫療保健計畫的JWCH研究院的首席醫療官葛雷傑森(Paul Gregerson)說,「他們一處又一處流浪,沿途傳播的可能性很大」「讓影響更大」。
  
結核病傳染途徑容易,病人打噴嚏、咳嗽或大笑時,旁人呼吸到飛沫就被感染。染病後如不及時治療,肺結核能致命。發現的貧民區菌株用任何抗結核藥物都可治療,但需持續使用6到9個月。

高風險人群必需做篩檢

公共衛生部門幾個星期前就通告了診所、急診處和緊急護理中心的醫生們篩檢無家可歸者。《洛杉磯時報》接獲的警報顯示,大多數患者是男性,其中約20%同時驗出愛滋病毒(HIV)陽性反應,驗出HIV病毒患者中75%已經死亡。流浪者患核病增加的狀況,甚至在全縣整體感染人數減少情況下出現,流浪人口裡很可能還有額外尚未證實的病患。
  
今年初,候衛生部門也給庇護所發布了篩篩檢方針,指導有效鑑定肺結核高風險群。該方針要求庇護建立結核病聯繫網,設立「咳嗽警報」日誌來追蹤持續咳嗽患者。縣府還建議,庇護所判斷入住者是否曾接受篩檢,要求沒做過者去檢測。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和志工都建議做結核病篩檢,因為他們也是高風險群。

要求庇護所、診所協助篩檢

在2月12日要求各庇護所提交報告的信中,洛縣肺結核控制項目的代理主任柯恩茲(Peter Kerndt)寫道「調查結核病例的增加很有必要,才能採取適當措施,來防止和控制蔓延。」各個本地庇護所都表示會全力配合。午夜慈善機構發言人梅‧李(Mai Lee)說「我們努力了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洛縣衛生處做法的緊迫性」「這造成一些問題和顧慮」。「救援慈善機構」的診所官員說,他們更積極,直接去篩查病人,而不是等著他們來診所。

直接勸說高危險群做篩檢

瑪麗‧馬菲斯(Mary Marfisee)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護理健康中心的醫療主任,她表,示本週學生團隊開始搜索高危險群去做篩檢。她說:「我們為每個願意測試的人做肺結核篩檢」「不願意的人,我們也試著說服他們。」救援慈善機構總裁安迪‧貝爾斯(Andy bales)說,他的工作人員確保任何接受服務者一咳嗽即被發送到診所進行評估。
  
上週四在午夜慈善機構的院子裡,弗雷德‧克里斯托弗說,他自己正常做肺結核篩檢,但他關心其他流浪,「很多人根本不管是得肺結核病、有些人關心卻拖拖拉拉不去做篩檢」。克里斯托弗自2005年以來,一直住在街道上,他看到過「咳得像瘋了似的人」。
  
也是無家可歸的54歲的卡羅爾‧奧克曼施密德說,她在庇護所聽到有人「從胸口深處咳出來」「是不是肺結核,我不是醫生不知道。但這絕對是一個問題,這裡有很多呼吸系統的病患」。 ◇

相關新聞
綠葉蔬菜保存 簡單4訣竅延長保鮮期
美西黃埔親友慶建校百年 守衛中華民國
老化導致頭髮脫落、變白 7種營養素讓頭髮回春
橙縣台灣傳統週經典音樂會 300來賓歡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