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身分盜竊

布蘭諾警察局 劉援

人氣 24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4月12日訊】最近又頻頻接到一些有關身分被盜的電話、電子郵件和報告。希望在此再次提請大家注意。身分被盜不像丟了現金,受了損失,難過一陣,困難一陣,經濟還有可能恢復。身分被盜往往像個無底洞,不知何時才能把這個損失的大坑填上。人們報告給警察局,結果往往很不理想。案子難於調查,尤其偷盜者不在本城甚至不在美國。即使找到偷盜者,你的個人信息往往已經被出賣很多遍,傳給很多人了,讓很多人利用了。所以守好自己的文件是最上策。

1. 找工作

春季是很多學生將要畢業正找工作的時候。當然,全年都會有更多的人找工作。網絡找工作是較方便的渠道之一。但因是「隱形單位」,應特別注意。我們常教育小孩子「不要和生人說話」。這也適用於成人,尤其是在網上、電話上。在無法確定對方身分的情況下,不要把自己的身分暴露給對方;簡單說,不要把自己的社會安全號碼、生日、姓名、家庭住址、自己的行蹤等告訴別人。

最近有人求救,她丈夫在網上看到一家「英國的公司」招工,就把自己所有的信息填到對方提供的「求職表」上了。在對方得到這張表後就再沒有消息了。他們才意識到他們可能上當受騙了。他們不是布蘭諾的居民,我們不能接受報告。即使他們是這的居民,警察局又能做什麼呢?對方沒有消息了,本身不構成犯罪。但要查到他們在得到她丈夫的身分以後做了什麼或將要做什麼,甚至把他的身分信息賣給誰就很難了。我給他們的勸告是:到那三個信用局Equifax (1-800-525-6285), Experian (1-888-EXPERIAN), Trans Union (1-800-680-7289) 去查信用記錄(你可以上網查,不一定要打電話)。

由於每人每年可以一次免費通過那些信用局查信用,又由於他們給出的報告是相同的,你可以一年輪流查三次你的信用:先到一個信用局去查(都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站查)。看有沒有人用你的社會安全號碼申請過工作、水電、貸款、信用卡、租房子等等。看誰曾到那裡查過你的信用,有沒有什麼是可疑的。(如你自己曾申請過信用卡,那個銀行會查你的信用等。)如有可疑,馬上報告給信用局,甚至凍結信用。沒有你的允許或解凍,任何人都不能申請任何東西。如有人用你的信用申請了信用卡,馬上和銀行聯繫,並報告給當地警察局。過四個月,你再上第二家信用局網上查你的信用。再過四個月,又到第三家信用局去查。過四個月,回到第一個信用局,因對他們來說已經一年了。這樣往返,你的信用基本就在你的手裡了。我說「基本」是說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可以「亡羊補牢」。不表明你可以今後大意,每四個月來一個「亡羊補牢」。那樣做,你還是丟了「羊」了,還可能是只「大羊」。

找工作,尤其是網上找工作,要到可靠的網站或單位網站。最好有可靠的朋友、學校、單位推薦。你甚至可以給那個網站單位事先打電話聯繫一下,確認那是可靠的網站。問他們如何使用及保護你的私人信息。在你填表前要三思,如有一點不確定,相信自己的直覺。經常聽人說「我覺得那不大對」,但還是上當了。不要輕信,你覺得「不大對」,就是有你覺得「不大對」的理由。即使你說不出什麼地方使你不舒服,也要止步。

2. 所謂「FBI」的電郵 (EMAIL)

誰要收到FBI (聯邦調查局)的電子郵件都會緊張,就像即使你沒有違規行為,在開車時後面有警車,你也會緊張一樣。對執法機構的任何行動,人們都不大敢掉以輕心。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和我警察局的同事們都收到過所謂FBI的電郵。有些像點樣,有些則英語錯誤百出。大多是說你欠了錢, 你要不把錢郵寄到某地,你就要被捕等等。 口氣強硬嚇人。這樣的郵件出現的次數不少。

現在又是繳稅的時候了,你可能會收到「IRS」(稅務局)的「電郵」說你欠了錢等等。所有的政府部門包括市政府甚至銀行,都不會因你有什麼違法行為通過電子郵件和你聯繫。無論你通過什麼收到「他們」的通知,請不要回答。不理他們就是了。你要實在不放心,自己找到那個部門的電話,主動和真正的單位聯繫詢問。比如,你收到法院的通知說你沒有上法庭,要罰你。你自己(不要問給你打電話或送電郵的人)找到那個法院的電話,和法院聯繫,問他們是否給你打了電話或送了說你「違法」的郵件。

3. FACEBOOK(臉書)

很多人都有FACEBOOK,或在其他互聯網上有自己的帳戶,經常在那些地方和親朋好友聯繫,抒發感情,發表文章或照片。但人們往往放太多的東西在上面。大多數人認為,我只邀請我的朋友和親戚,這是很私秘的。如今,沒有任何東西是「很私秘」的了。互聯網或說「萬維網」(這個翻譯好)是世界範圍的網站,而且你的東西出去,就不在你的控制範圍了。即使你很當心,也難免讓人把你「琢磨透」。

最近英國的「金融時報」有文章說,「一個大學的心理測驗團隊和微軟公司資助的一家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共同分析了五萬八千名臉書用戶的數據,以推測個人資料中並未提供的個人特徵和其他信息。這一算法在推測男性性傾向、種族、以及宗教和政治傾向的準確度分別為88%、95%和80%。」 這項研究還測出人們的性格、情緒穩定性等,準確性都極高。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告訴「金融時報」「該大學的技術可以很容易地被公司用於同樣的目的—推斷人們不願與他人分享的個人特徵。」 他說「我們使用的是十分簡單而通用的方法。營銷公司與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因此它們所獲信息的準確度比我們更高。」

這意味著什麼不難猜到。犯罪份子也會用這些技術。大家在往網上放東西時更要當心了,替自己負責,也要替你的朋友負責。不要在網上告訴大家(和犯罪份子)你的旅行計畫,你家在哪(照片、照片背景)?你孩子在哪上學?參加什麼課外活動?你是否參加任何宗教組織(星期天或星期三或星期五你不在家呀)?,你把你親戚朋友的照片或合影放在網上時,得到他們的同意了嗎?別以為「壞人」找不到你。

4.「 帳戶被盜」或「身分被盜」的通知

常有「銀行」或「信用卡公司」給人們送電子郵件或通過電話告訴人們:「你的身分/帳戶被盜了,你已經損失XX錢。請告訴我你社會安全號碼/信用卡的最後四個號碼。」或在網上「請填寫下面這張表」。人們在聽到自己身分被盜或信用卡被盜都會非常緊張著急。趕緊把對方要的信息告訴對方,這就上當,真正成了身分盜竊的受害者了。

遇到這種情況,請看第一條:不要和生人說話。你主動和你的信用卡公司或銀行聯繫(你信用卡或銀行卡的上面都有電話號碼),把事情弄清楚。有些「壞人」會在電話裡威脅嚇唬你,說你如不馬上把問題解決就要你自己賠償損失。鎮靜,把電話掛掉。如不放心,自己給銀行打電話。另外,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會讓你在網上更新(update)你的信息的。如收到這類的電郵,即使它有什麼政府部門或銀行的「抬頭」,也不要理他。

5. 鎖車鎖門

沒有比不鎖車鎖門更給盜竊犯提供方便的了。有些人「就出去一下」,所以不鎖門;車放在車庫裡了,所以不鎖車,還把手提電腦留在車裡。當然了,通向自己家的門也不鎖了「我鎖車庫門了」(這應是關於居所安全的題目)。給車加油時不鎖車門「我不就站在車邊嗎?」別說你不鎖車鎖門了,即使鎖了,如鎖得不得當,車和家還讓壞人進去偷盜呢。

不幸家裡被盜,人們大多先看自己丟什麼金銀財寶了。其實真正的大損失是你的「身分」。如果你的文件(稅表、支票本、銀行記錄、投資記錄、移民文件等等)讓人偷走或照了像,你的麻煩就大了。所以,隨時鎖車(無論你停在哪)鎖門包括從車庫通向屋裡的門。如果不幸車或家被盜,先查看文件有沒有被動過的跡象。

6. 「朋友」 求救

這是老「遊戲」了,就有人百玩不厭。幾年前我收到一個電子郵件是一個「朋友」從「英國」寄來的,說她在英國訪問時錢包被人搶了,讓我匯給「她」一筆錢,等「她」回國後馬上還我。我往國內給我那個朋友打了電話,她一接電話馬上大喊「別給我寄錢!」她告訴我她一些在聯合國工作的朋友都說要給她寄錢,好多人問她是怎麼回事。那個電郵地址她早就不用了,因此也不會去查出了什麼問題。因有「群發」的地址,就讓壞人利用了。我們警察局的偵探查出是尼日利亞的詐騙犯幹的。因是國際犯罪,不在任何城市警察局的執法範圍。只能讓朋友小心,自己去消除災難了。

最近又收到「熟人」相似的電郵。她的「群發」範圍更廣,牽涉幾百人。但願這幾百人都明白不能上這個當。遇到這種情況,只要不理他就是了。你要不放心,就給你的朋友熟人打個電話,問問是否有那麼回事。如果你沒有他們的電話了,那你和這個朋友已經很淡,不應借錢給他/她了。這類事不用報警。

這只是幾個身分盜竊的例子。大家多多注意。有問題可以和我聯繫(哪怕你不在布蘭諾,我也可以盡量幫助你。)。電話:972-941-2435。電郵:yuanl@plano.gov  ◇

相關新聞
美個資竊案猖獗 損失金額可觀
在美國生活 當心身份被盜
雇用員工查信用紀錄 學生民代籲禁止
BBB碎紙日 防範身分遭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