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學漲學費 台學界:應找出真正弱勢生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0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大學學雜費調整讓各界爭議不斷,最後決定將分兩階段調漲。不過,學界指出,教育部的學費調整方案應先找出弱勢學生及其協助措施,再來談調整,最重要的是政府補助款不該逐年降低;否則只會陷入無法提升高教品質以及增加學生負擔的二元思維裡,既無法對症下藥,也無法強化弱勢助學,改善反重分配現象的目標。

大學學雜費調漲以及學費調漲不該與GDP成長掛鉤,立法院15日召開「大專學校學雜費調整方案公聽會」,邀請學者、學生、家長、大學代表出席討論,引發熱烈討論。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賴鼎銘表示,大學經費有限,面對系所更新設備的要求,只能降級、減半或順延。近幾年學費都未調漲,政府補助款又逐年降低,再不解決,高教將變「共窮體制」,最後衝擊的還是教育品質。

獎學金措施遭工作化

針對第一階段的學費調漲6%,主要為改善弱勢學生處境的說法,與會學生指出:「學費補助往往不是用在弱勢學生身上」,許多家庭養不起2個大學生,教育部不應再加重負擔。

台大工會代表黃守達指出,雖然學雜費調整方案提出輔助弱勢,補助措施只有就學貸款和獎助學金,但是,學貸只是將債務延後,最終擴大問題;助學金多半綁工作,讓學生成為廉價勞工,根本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政大校長吳思華認為,現行制度過於僵化、表面,無法找出真正的弱勢生,政府應多撥些經費讓學校了解弱勢個案,給予更直接的實質幫助,讓真正有能力的弱勢學生能留在公立大學或績優私立大學發展。

大學經費限縮 學生受害

面對教育補助資源有限,吳思華感概地說,雖然教育不是用錢就能解決,但是,資源不足很難期待學生有國際競爭力。他以大陸「我是歌手」的節目為例,歌手、作詞者都是台灣人,舞台卻是別人搭的。他也憂心台灣的優秀師生有朝一日只能去別人搭建的舞台表演。

景文科大校長鄭永福、中央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建議,應由學校自行定義,找出真正的弱勢家庭,將資源放在正確地方才能有效解決。鄭永福舉例,有些弱勢學生可住單人宿舍、開名車、買高級iPhone手機;但是,進修部弱勢學生領補助卻遭受質疑,形成弱勢生非弱勢,真正的弱勢生卻無法受到補助的情況。政府應該先釐清問題,才不致將補助放錯地方。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說,現在大學變成基本學歷,弱勢家庭卻連就學貸款都難以償還。教育部的學費調整方案應先釐清何謂弱勢學生及其協助措施,再來談調整才是實際做法。◇

(責任編輯:明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