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跨國製造業從中國轉進柬埔寨

人氣 8

【大紀元2013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1970年代曾是佈滿地雷的殺戮戰場、人口約1,410萬人的柬埔寨,現在正受到全球製造業者的青睞。就人均金額而言,柬埔寨去年的外國投資已超越中國。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珠寶名牌蒂梵尼公司(Tiffany)正悄悄在柬埔寨建立一個鑽石拋光工廠。日本部份大製造商也正將汽車安全帶、觸控屏幕和手機震動馬達的營運轉移至金邊。歐洲企業已將舞鞋和太陽眼鏡的超細纖維套管的生產移往該國。

這些跨國企業湧入柬埔寨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那就是他們不想過度依賴中國工廠的製造。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在中國製造有多重的問題:藍領的工資10年來飆升4倍、中國年輕人對工廠的職務興趣缺缺、「一胎化」政策下導致勞動人口開始縮減等。

在金邊執業的美國律師戈登(Bradley Gordon)表示:「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接到想將中國的營運轉到這裏來的製造商電話。」

據統計,柬埔寨2012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為15億美元,較2011年激增70%。除了柬埔寨之外,越南、泰國、緬甸和菲律賓去年的外國直接投資也都大幅跳增。

亞洲開發銀行在柬埔寨的資深經濟學家布林布爾(Peter Brimble)說:「拜中國工資竄高導致外國直接投資湧入所賜,湄公河沿岸居民正在脫離貧窮。」

就中國而言,2012年的外國直接投資為1,197億美元,較前年下滑3.5%,與亞洲金融危機的1999年和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2009年一樣,同屬於1980年以來外國直接投資衰退的年份。

日本大企業轉進柬埔寨的動作相當積極,其中住友商社(Sumitomo)在該國製造汽車安全帶,美蓓亞公司(Minebea)在那裏組裝手機的零件,日本電裝公司(Denso)則計劃在那裏生產摩托車點火零件。

比利時的佩科公司(Pactics)為全球最大的高檔太陽眼鏡超細纖維套管製造商,該公司在柬埔寨引進了罕見的員工福利,如醫療保險、事故保險、教育津貼和免費午餐等。該公司總裁霍頓(Piet Holten)說,由於該國工資低廉,每個月給每位員工的這些津貼不超過130美元,但在中國就要高達560至640美元了。他進一步說:「柬埔寨的生產成本比中國少1/3以上,而且中國只會越來越貴。」

不過,由於地狹人少,目前在柬埔寨招工已越來越困難了。人力顧問公司HR Inc.總經理達米科(Sandra D’Amico)坦言,10年前,新設工廠只要貼出招工告示,工人便會大舉湧入。「今天,你貼出工廠招工告示,都沒有人前來。」

提供手提包和行李製造商諮詢顧問的歐尚奈斯基(Tatiana Olchanetzky)表示,她分析了這些行業將營運由中國移往菲律賓、柬埔寨、越南和印尼等國的成本後發現節省的效益不大,因為大部分的纖維、扣子、輪子等材料的生產供應鏈都在中國,但即使如此,「他們認為留在中國也有風險」。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訂單缺失壓垮企業  中國現農民工返鄉潮
紐時:中國製造業庫存堆積如山
BBC:中國製造業繼續收縮引發擔憂
中國製造業PMI跌穿50 就業前景堪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