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創始人:北京威嚇、巨資無助軟實力

人氣 16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原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曾經在90年代創造「軟實力」的理論。他4月29日再次在《外交政策》上發表有關「軟實力」的文章,批評中共雖然花大價錢搞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和孔子學院以及擴大媒體宣傳,但是並不能提高它的軟實力。約瑟夫•奈也曾經在克林頓政府擔任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

文章說,當《外交政策》在1990年首先發表約瑟夫•奈的論文「軟實力」的時候,誰會料到有一天這個詞會被北京和莫斯科使用呢?但是北京在2007年说,中國需要增加它的軟實力,普京最近也敦促俄國外交官更廣泛的應用軟實力。但是這兩個国家的領導人,似乎都沒有瞭解如何達成他們的目標。

中共威懾鄰國抵消軟實力

《外交政策》文章說,软實力是影響其他人從而獲得自己希望的結果的能力,這主要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達到—脅迫,付錢和吸引力。如果你可以在你的工具箱當中增加吸引別人的軟實力,你就可以節約一些胡蘿蔔和大棒。對於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它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可能會威懾他的鄰國,從而使他們結成制衡的聯盟。一個包括軟實力在內的聰明的策略是,讓中國看起來少一些威懾,讓制衡同盟減低效果。對於一個衰落中的大國比如俄國,殘存的軟實力幫助緩衝它的衰落。

軟實力主要基於三個來源:它的文化,它的政治價值觀,它的外交政策。但是把這三方面結合起來不總是那麼容易的。

比如說,在馬尼拉建立一個孔子學院教授中國文化,可能幫助製造軟實力,但是如果是在中國剛剛佔據黃巖島欺負菲律賓的背景下,則不太可能達到這個效果。

中共花巨資在軟實力回報有限

《外交政策》文章說,美國軟實力的大部份是由公民社會製造的—從大學到好萊塢和流行文化的建立等一切—而不是由政府建立。有時候美國能夠保存某種程度的軟實力,是因為它的持批評態度的和不受審查的公民社會。在一個聰明的實力策略當中,硬和軟彼此加強。

在他的新書「中國走向全球」當中,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揭示,中共是如何花費數十億美元在提升軟實力的魅力攻勢上。中共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援助項目,其風格強調高調姿態。但是對於它所有的努力,中共都只贏得有限的回報。民調顯示,中國的影響力在美國,歐洲,還有印度,日本和韓國,主要都是負面的。

即使中國的軟實力取得勝利,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它也迅速變得過時。就在國際運動員離開後不久,中共對人權活動人士的國內打壓再次削弱了它的軟實力收益。普京可能同樣指望來自索契(Sochi)奧運會的軟實力。但是如果他繼續鎮壓異議人士,他也可能嚐到教訓。

“關注”依賴於信譽 政策上需要言行一致

《外交政策》評論說,北京和莫斯科都錯誤的認為政府是軟實力的主要工具。在今天的世界,信息不是稀有資源,但是關注是,並且關注依賴於信譽。政府宣傳很少是可信的。最好的宣傳不是宣傳。對於所有的想把新華社和中央電視台轉變成CNN和BBC的競爭者的努力,中共需要明白,國際上沒有多少觀眾喜歡硬生生的宣傳。

就像《經濟學人》指出的,「中共沒有聽取奈先生的觀點,軟實力基本上源自於個人,私營領域,和公民社會。所以政府努力促進它認為可能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古代文化圖標。」但是軟實力不是通過這種方式運作的。就像中國人民大學龐中英指出的,這凸顯了中共領導人「思維的貧乏」。

發展軟實力不必要是零和遊戲。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從彼此那裏發現具有吸引力的東西。但是如果北京和莫斯科想要取得成功,它們將需要在他們的政策上言行一致,進行自我批評,並充分發揮他們的公民社會的人才。不幸的是,這不會很快發生。

(责任编辑:孙芸)

相關新聞
文化輸出加媒體宣傳 中共發動全球魅力戰
中共擴大影視投資 欲強化軟實力滲透
橫河:中共怎麼突然關心道德和軟實力了
劍橋大學巨額研究贊助費疑自北京 引反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