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下 中共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

人氣 22
標籤: , ,

【大紀元2013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辰綜合報導)北極理事會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召開的第八次部長級會議上,批准日本、中國等6個國家成為該組織正式觀察員國。《金融時報》5月14日報導,中國是這個名單上最有爭議的名字。加拿大和俄羅斯,之前都對進一步開放理事會表達擔憂。

瑞典外交大臣比爾特宣佈了北極理事會這一決定。這個機構已經有六個歐洲國家,還有不同的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作為觀察員。據悉,觀察員國這個身份將可以參加所有的會議,但是不能參加部長級會議。

北極的戰略地位

北極地區被形容為是現今能源資源的新中東,是全球經濟的新命脈,是世界軍事的新制高點。各國紛紛加大政治、經濟、軍事與科研的投入,努力掌握未來北極事務的主導權。

北極地區的開放會重新勾勒地緣政治地圖,形成新的權力掮客。同時北極地區扼守亞洲、歐洲和北美大陸的戰略要衝,早在第二次世界 大戰時期,就有西方援助蘇聯反法西斯的物資通道在此。

北極地區不但戰略地位重要,而且自然資源豐富。據美國地理勘探局2009年的報告,北極地區潛在的可開採石油儲量和天然氣儲量分別佔全球潛在儲量的 13%和30%,煤炭儲量佔全球的9%,礦藏包括金、銅、鐵、鉛、鉑、鎳、鋅,還有鑽石等。

北極成各國之爭

早在一九四六年,美國便開始在北極地區進行大規模考察;而後隨著北約組織的成立,美國更是在從阿拉斯加到冰島的漫長北極線上建起了彈道導彈預警系統,並聯 合加拿大成立了「北美空間防禦司令部」。俄羅斯就一直把他們最多的、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部署在北冰洋。

中共的戰略野心?

據美國雜誌《大西洋月刊》報導,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已經加強了北極研究經費。在2015年,中國計劃推出3項北極探險研究計劃。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當地時間27日發佈了一份題為《中國在北極的野心》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已瞄準了對北冰洋資源的開發。

北極被視作是「西北航道」或稱「東北航道」,此地連接中國和歐洲,旅行距離可減少1萬5千英里或8千英里。

由於北極圈與世界上主要大國有著相同的最短距離,因而這裡便成了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彈道導彈發射陣地。比如破冰而出的潛射彈道導彈,用不了十分鐘就可打到美國腹地的戰略目標。

紐約大學的夏明教授之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共(向美國)發射導彈,很可能取道北極,然後到達美國。「任何的戰略進攻……最近是從北極取道。」他說,如果從北京發射導彈到美國的洛杉磯,不會直接這樣發射,因為距離太遠了。

他認為,中共還可能將该地作為情報收集的信息基地, 通過衛星監控北歐和北美等一些國家,停靠軍艦等。

(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中國富豪冰島購地  北京或欲插手北極
冰島拒絕中國富豪黃怒波購地申請
受拒冰島 中國富商欲在芬蘭買地
夏林:北極圈與釣魚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