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密集輸血 中共當局釋放財政刺激信號

人氣 32

【大紀元2013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有信息表明,中共當局悄然向主要省市提供財政支援,以助維持當地經濟增長。日前,中國農業銀行向上海市政府提供2500億元的信用貸款。而國家開發銀行也與多省份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以加大對這些省份的支持力度。就此,經濟專家吳敬璉批強勢政府是中國經濟的弊端。

中共當局定向「財政刺激」信號強烈

日前,中國農業銀行向上海市政府提供2500億元的信用貸款,引來業界「新一輪財政刺激」的解讀。有消息稱,這些貸款將用於迪士尼樂園項目以及支持實施上海自由貿易區所涉城市改造和升級工作。

其它銀行或效仿農行,為其它地區提供貸款支持,如出口受到嚴重打擊的廣東省。此前大陸國有銀行甚少為上海等大城市提供巨額貸款。類似上海的大城市能否經濟持續增長,對中共當局確保中國今年實現7.5%的經濟增長目標十分重要。

相比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這樣的政策性銀行向地方發放貸款,則更體現了財政刺激經濟屬性。國家開發銀行在短短十幾天時間裏,就與大陸多省密集簽訂合作備忘錄。作為以發債為籌資主渠道的債券銀行,國開行是僅次於中共財政部的第二大發債體,又有「第二財政部」之稱。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稱,國家開發銀行貸款不僅要從商業角度出發,而且要體現國家戰略,中國經濟有下滑的趨勢,通過銀行信貸來支持實體經濟,將這理解為經濟刺激的手段也無可厚非。

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為免經濟增長大幅放緩,中共當局曾推出經濟刺激性計劃。但今年,中共高官一再重申不會這樣做。但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共當局並未排除推出「非正式經濟刺激計劃」的可能性,以促進上海等關鍵經濟區的增長。

吳敬璉:強勢政府干預使社會矛盾到了臨界點

日期,大陸經濟學家吳敬璉發文稱,目前中國經濟面臨兩條路:或者是政府逐漸淡出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強自己在市場失靈的領域諸如市場監管和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職能,使過渡性的體制逐漸成長為在規則基礎上運轉的現代市場經濟,即「法治的市場經濟」;或者不斷強化政府對市場的控制和干預,不斷擴大國有部門的壟斷力量,蛻變為政府全面控制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資本主義,甚至權貴資本主義的畸形體制。

強勢政府對市場的控制和干預,使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吳敬璉表示,最近幾年,過去高速增長時期所積累起來的,但是被短期的業績掩蓋的各種矛盾也都暴露出來,近幾年變得愈來愈尖銳了,這導致了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粗放的經濟增長已經難以為繼。因為再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無法維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了。第二,出口導向政策的積極效應逐漸減弱。

吳敬璉強調,所有這些都警示人們:如果不能儘快打破體制性的障礙,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和社會災難。與此同時,行政權力對市場的干預和對價格的管控,造成了龐大尋租活動的基礎,導致腐敗行為的蔓延和貧富差別的擴大,引發了諸多矛盾的激化。官民矛盾的加劇和政府管治能力下降,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情況,使經濟和社會矛盾幾乎到了一個臨界點。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組圖:揭秘中國十大衰落城 鄂爾多斯居首
去年撤$3000億 章家敦:資本外逃中國跡象明顯
地方債務危機為中共埋下了「定時炸彈」
經濟學家:中國債務飆升超日本經濟崩潰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