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耕耘書田稻田 羅文嘉樂在生活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盈瑜台北18日電)翻開水牛出版社新書版權頁,「發行人」一欄清楚地印著前客家委員會主委羅文嘉的名字。這個身分,2年前的他完全無法預料。

2011年立法委員初選失利,羅文嘉淡出政壇,回到桃園縣新屋鄉老家務農。從新手農夫開始,一頭栽進有機水稻世界。2012年8月,他在水牛出版社創辦人彭誠晃邀請下,接手水牛出版社。

短短2年,羅文嘉的人生轉變不小。一下子從政治轉到農業,接著又跨界經營出版。

羅文嘉表示,從政時幫他開車的司機也跟他回鄉下種田,剛開始他們什麼都不懂,到處問人,「覺得自己在田裡工作時,旁邊的老農都在笑」。

有機稻至今已收成3季。今年夏天,羅文嘉種的稻竟已在全鄉稻米比賽得到第6名。

返鄉種田後,他深刻體悟,鄉村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問題。若農民有穩定經濟收入,其他問題才能跟著改善。不過,消費主力畢竟還是在都市,應建立一個體系,搭起城鄉橋梁,互相彌補不足。

這個念頭在羅文嘉接手水牛出版社後有了實踐機會。他先利用父親在新屋鄉留下的房子開了第一間水牛書店,「後頭做倉庫,前頭順勢做小書店」。

水牛書店不以營利為目的,靠羅文嘉賣米維持。他採社會企業經營模式,讓來店客人以書換書;也接受各方捐書,讓孩子免費借閱,推廣偏鄉閱讀。

儘管鄉下書店「幾乎沒營收」,但水牛仍一步步向前走,羅文嘉心目中的城鄉交流平台、水牛書店二號店預定今年秋天在台北市開幕。

羅文嘉希望台北的水牛書店成為窗口,方便接受各界捐書,帶城市資源回鄉下;也把鄉下的米、農友產品直接帶到都市賣,不必被通路多削一層利潤。

此外,羅文嘉還看見生活節奏緊湊的都市人潛在需求,計劃與啟明學校合作,打造獨一無二的「按摩書店」,用按摩和閱讀同時替民眾身、心靈充電。

「我在想,也許一間都市書店,可以養兩間鄉下書店」,羅文嘉說,他正與建築師朋友合作,籌劃11月在台南市後壁土溝開設土牛書店三號店。

同時耕耘書田與稻田,羅文嘉坦承這半年非常忙碌。要擴大農事規模,與農友談契作;水牛書店要展店;新書一波波推。

所有之前的累積都在這時發酵、產生連鎖反應,哪邊都稍停不得,但他說,「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即使忙碌,還是可找時間沉澱、享受生活。

他舉例,夏天午後,午睡醒來,煮杯咖啡坐在院子,狗躺在腳邊一起吹著午後的風,就是很單純的快樂。

脫下「羅主委」的西裝,成為發行人、穿拖鞋短褲的農夫,羅文嘉正在實踐新生活。他在臉書(Facebook)寫道「人生風景無限,一畝田,一方世界,簡單的幸福其實沒那麼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