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未來領袖 搭建友誼與理解的橋樑

【大紀元2013年08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川劍橋市報導)國際領袖基金會(ILF)2013年青年大使團由52名來自海峽兩岸的優秀青年學子組成,他們將在為期兩週的時間內,了解美國政治、商業及教育等領域的運作。7月26日,青年大使團來到哈佛,與哈佛學生、學者、教授及當地華文媒體見面。

該會執行長董繼玲介紹,青年大使們的行程非常緊張,他們通常在早上五、六點鐘起床,開始內容豐富的一天。在來哈佛之前,他們已經在紐約參觀了聯合國總部、證券交易所和自由女神像。離開波士頓後他們將到華盛頓,參加白宮及國會的一系列活動,與美國政界亞裔領袖們會面,增進對美國政府運作機制的了解。

哈佛學生Sam Singer熱情的用中文歡迎青年大使們到訪哈佛。他特別著便裝,讓客人感受哈佛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他表示深信許多國際事務可以通過彼此的友誼和理解而解決。哈佛學者Adam Frange是哈佛全球社區健康計劃的倡導人之一,致力於為貧窮地區的病患提供醫療服務。他用幾分鐘的時間介紹了自己在秘魯一個遭水災襲擊社區的經歷。他表示全球有近十億人生活在貧困中,很多問題可以通過大家的努力而解決。

兩位麻州華裔州眾議員黃子安、陳德基和青年大使們分享他們從政的心得。共和黨的黃子安來自亞裔人口非常少的Saugus鎮﹐是第三代移民,家族經營餐館。他表示自己從政的初衷是希望為社區的學校和老人做一些事情,對他來說,從政與從事餐飲業,為人服務的宗旨是一樣的。他以最高票當選為Saugus鎮議會議長。在之後參加麻州眾議員的選舉中,又成功勝選。他感慨的說:「很多時候,人們並不在乎種族或黨派,而是希望選出有品質的政治家。」民主黨的陳德基來自亞裔人口眾多的昆士市(Quincy),身為第一代移民,他的演講充滿敢拼、敢闖的贏家理念。

三位青年大使也分享了自己的收獲。來自台灣的張瑋芸表示這次活動的經歷非常豐富,收穫滿滿。她希望可以有機會到美國繼續深造,也熱情歡迎大家到台灣旅遊,因為「台灣人非常善良好客」。來自上海的許多表示雖然紐約年久失修的街道令他不以為然,然而哈佛學者關心世界偏遠貧困地區人們疾苦的領袖精神令他動容。悉尼大學畢業的方頁融表示感受最深的是這裡的教授、學生、學者及政治家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情,非常投入,是因為真正喜歡才去做。

青年大使們之間非常珍視在一起的機緣,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加深了解,建立友誼。台灣學子表示一些大陸學生由於國內信息封鎖而對「六四」之類的話題知之甚少,但他們對很多事情都非常有興趣,從台灣的政治運作到國內的敏感話題。由於青年大使們來自不同的學科和領域,彼此間知識與經歷互補、交融,知無不談,坦誠交流,成為真正的朋友。◇

相關新聞
國際領袖基金會暑期實習計劃啟動
國際領袖基金會17日舉辦頒獎年會
趙錫成 榮獲國際領袖基金會終身成就傳承獎   
國際領袖基金會年度頒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