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揭短會」只是開始 習近平發狠話警告

人氣 3

【大紀元2013年09月27日訊】9月22日薄案剛剛宣判,9月23日習近平上午就去了河北調研,而且罕見連續四天參加河北省的專題「民主生活會」,要求河北省委展開所謂「批評與自我批評」,並發了狠話。

今年6月底,政治局會議上也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容,但是海外媒體稱,習近平主導的整風運動在初期掀起一陣高潮後,現時在省級層面逐漸陷入了後繼乏力的境地,所以這次習近平參加了河北的會議。

習近平河北發狠話

此前,6月22日至25日,中共政治局召開專門會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習近平公開曝光黨內高層的分裂。當時政治局六名成員做了重點發言。

而這一次,9月23日習近平上午就去了河北調研,而且罕見連續四天參加河北省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不斷要求河北省委作出「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共喉舌《新華網》報導中突出習近平表態稱,這只是一個開端,「不能以為過了這一關就可以萬事大吉」。

聯繫當前宣傳領域的醜態百出,這句話被外界認為除了警告地方大員外,對宣傳部門的警告的意味也很明顯。

宣傳系統醜態百出 緊急轉向

近期,張家川初三楊姓少年學生被公安抓走,罪名是造謠惑眾、聚眾滋事等。目前此學生因為輿論壓力獲釋,官媒開始一面倒批評張家川公安,但是就在幾天前,官媒還在吹捧該地公安。

中共官方的喉舌《新華社》也多次發表新聞報導,對楊姓少年落井下石以坐實張家川警方所謂楊姓少年造謠惑眾、聚眾滋事咎遭受懲罰、實為咎由自取之說。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則在一邊敲邊鼓,聲言楊姓少年遭打擊,並非證明兩高500次轉發司法解釋沒有問題。

然而,《新華社》和《環球時報》最終又成為了中國網民的笑柄。

《新華社》在其報導中將楊姓少年發表的「看來必須得遊行了」的說法,改成「必須得遊行了」,將一個價值判斷移花接木修改成一個號召,有替張家川地方當局羅織楊姓少年罪名的嫌疑。

張家川警方說楊姓少年發帖煽動了抗議政府處理非正常死亡事件的遊行;然而,中國網民的調查發現,實際情況是遊行在先,楊姓少年的言論在後;警方顯然是造謠誣陷少年;《新華社》的報道也並無調查,而是在捏造事實。

劉雲山被指「一蠢再蠢」

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報》發表獨家新聞〈北京「的哥」:習近平總書記坐上了我的車〉,此文發表後被大陸媒體紛紛轉載。很快,中共《新華網》官方微博證實「確有其事」。不過幾個小時後,《新華社》又突然宣稱此報導為虛假新聞。

據說「習總打的」事件後,習近平在內部會議上批「一蠢再蠢」。海外中文媒體報導,在今年初習近平就《南方週末》新年獻辭事件批評劉雲山,要求宣傳部門不要添亂。

而《光明日報》指摘「豪車禁掛軍牌是制度的倒退」,《新華網》接連發文反駁越反越腐、官員大多是貪官,更被視為與習近平治軍、反貪唱反調。

香港《蘋果日報》評論指出,北京近期左右派論戰、錢荒等政治經濟衝突激烈,習近平將政治局的矛盾公開化,顯示問題之嚴重,不只是對現任領導人的警告,也是對他們背後的元老的警告。

「劉雲山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海外中文網站曾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一名幹部撰寫文章稱,「劉雲山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該文稱,習近平在此次政治局會議嚴厲的講話讓海內外驚訝,結合前段時間在一次內部講話上習近平說,政治委員如果觸犯黨紀國法,不應該有「免死金牌」。不難推測,這次會議是有目的,而且目標就是政治局委員甚至常委。

文章認為:「劉雲山早應該看出來,危險正在逼近。這個據說是江時代的遺老,仗著對宣傳與輿論的長期掌控,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繼政法委之後又一個衝上風口浪尖的歷史敗類。」

早有網絡傳言,劉雲山壟斷了習上來後的宣傳,甚麼東西都不請示,認為習是「門外漢」,習的智囊都太年輕,沒有經驗。他劫持並壟斷了習近平「中國夢」的解釋權,但國內網絡卻鮮有報導。

該文還披露:其實宣傳部門早就淪為利益集團維護自己利益,魚肉老百姓的工具。據中紀委掌握的消息,現在幾乎所有的宣傳口,尤其是負責互聯網管理(刪帖)的,幾乎都是收錢辦事。他們收錢辦事不要緊,卻讓這個政權看上去比管制新聞的希特勒還不如。

文章稱,中辦早前接到一份來自中紀委的情況通報,說宣傳口腐敗已經達到無法想像的程度。由最高領導人掌握的調查組已經對宣傳部門進行調查,劉雲山不但有大量的財產說不清,他們親戚與爪牙不是在海外住豪宅,就是在國內各地把握新聞口,對新聞與網站收買路放行錢。情況之嚴重,已經超過胡作非為的政法口。

(責任編輯:岳青)

相關新聞
習三中全會再打虎?薄宣判牽出「江澤民及家族」
法廣:「若公佈所有指控 薄熙來足判4、5次死刑」
習李相繼考察大連 被指涉薄案第二季熱身
習近平河北調研 周永康政法委舊部承認「工作失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