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Mazda3試駕活動

加國車評人 彙集溫哥華試Mazda3

人氣 55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奧溫哥華報導)為了讓加拿大各傳媒更了解第三代Mazda3(馬自達三、簡稱馬三),加拿大Mazda在溫哥華舉行三天的試車會,本報獲邀參加,筆者跟同事夏又容參加了同一天的試車活動。

一如以往,在進行真正的試車活動之前,Mazda在酒店的會議室,先為我們介紹新一代Mazda3的設計理念及配備的新技術。首先,由加拿大Mazda總裁Kory Koreeda介紹Mazda3的重要性,跟著由項目經理Kenichiro Saruwatari、地區經理Chris Bischof、北美設計經理Ken Saward及北美研發經理Ruben Archilla分別介紹Mazda3的特點,包括「KODO」魂動」設計語言、Jinbai-lttai「人馬合一」的駕駛感、SKYACTIVI各項新技術、嶄新的HMI操縱系統、為了加強駕駛安全性而開發的i-ACTIVSENSE預防碰撞系統等,讓各傳媒可深入瞭解新Mazda3的精髓。

約十時半,由Mazda的員工引領我們往酒店正門,十輛不同顏色的2014 Mazda3排列整齊,碰上難得的九月晴天,車輛在陽光下閃閃生輝,二十個媒體人將以二人一組,分別駕駛十輛車,筆者跟夏又容選擇了一輛配2升引擎,珍珠白色的Mazda3四門房車,此車為GS型號。

在Stanley Park內留影。(攝影:李奧/大紀元)

在車內找到此次試駕活動的地圖及路書,試駕路線分為四段,筆者先行負責第一段路程,由於GS並沒有配備導航系統,只好由夏又容充當導航員角色。由酒店出發,先開往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沿路雖然限速30km/h,但內裡各路段高低起伏而曲折,右手忙於在二及三檔之間轉換,左手握著方向盤,感受著Mazda為駕駛者調校的方向盤反應。在樹蔭下的道路行駛,經過樹蔭過濾的陽光,透入車內,溫暖和風輕柔的吹入車廂,令人心曠神怡,早起的倦意,都頓時化為虛無。

走出公園之後,經過富有歷史的Burrard橋後轉入西四街(West 4th Avenue),繼而沿著Marine Drive,開往UBC(卑詩大學),此時便可一嚐2公升SKYACTIV引擎150磅呎扭矩的加速力,配合手動變速下,加速力度尚可。經過了約33公里路程,終於抵達第一個Checkpoint──咖啡糕餅店。

在第一站享用Cookie及冷飲。(攝影:李奧/大紀元)

當抵達時,Mazda工作人員早已在此,為我們預留停車位置,而且在店內也準備了一些帶有Mazda廠徽的Cupcake及Cookie,在舒適的店內淺嚐了Cookie及凍咖啡,精神一振,與夏又容再上路,而這一段是由他來駕駛,筆者則化身為領航員。

換作為領航員,感到壓力比駕駛時更大,還好我們都是本地人,對溫哥華的主要地區都熟悉,絕不會迷路。夏又容開車比筆者更猛,尤其當駛上了橫加一號高速公路的時候,與另一輛新Mazda3並駕齊驅,發揮SKACTIV引擎的155匹最大馬力。

夏又容非常欣賞新Mazda3的空阻系數可低至的0.255Cd(房車版)。在高速公路的巡航表現顯得比較老實,但在城市道路的表現非常出色,足具運動性。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輛二代Mazda3,筆者跟夏又容打趣地說:「肯定那車的駕駛者正驚訝那來一輛這麼特別的Mazda3,還要一輛接一輛的駛過,更是不同顏色的呢!」

抵達午餐地點。(攝影:李奧/大紀元)

沿著44號出口駛出,轉上北行的7號公路,再右轉入Port Coquitlam,再駛上Coquitlam市半山的Westwood Plateau高球會,這是我們的第二個Checkpoint,我們就在這裡享用午膳。

車評人與Mazda職員共進午餐。(攝影:李奧/大紀元)

在藍天白雲下,遠處綠油油的高山,加上圍繞餐桌的各種灌木及花卉,這個戶外午餐實在寫意,唯一的缺點就只有那惱人的蜜蜂,經常飛過來跟筆者搶食。然而,由於行程緊密,不能停留太久,在匆匆完成午餐之後,便又要準備起行。

由於上午已經試駕了2升版本,下午便為我們換來2.5升版本Mazda3 GT,我們選擇了Titanium Flash顏色的Mazda3揭背版。GT版比GS版有更多配備,如在駕駛席前方的透明Active Driving Display投射螢幕、Paddle Shift變速撥片、LED日間行車燈及尾燈等。

選另一汽車進行下午測試。(攝影:李奧/大紀元)

這一回先讓夏又容試駕,而此車已經備有GPS導航系統,所以筆者也樂得清閒,可欣賞車內的造工,物料不再只是硬邦邦的塑料,有些地方也用上帶點軟性的人工皮革,而座位是仿桶椅設計,提供足夠承托力,並採用雙色物料製造。

夏又容表示,Mazda3配2.5升引擎,有更出色的動力表現,低轉數的大扭矩輸出使加速感覺清晰而強烈,使其更具運動特質,只可惜目前尚無2.5升手動版車型問世。此外,懸掛系統的彎道表現無懈可擊,但減震效果就顯得一般,初段減震略軟,使路感變得有些模糊,多少影響了運動效果。而中、末段減震又略偏硬,對較大的路面凹凸修飾的比較粗造。

下山路程對於剎車要求高,重心傾前下轉向系統也能如常靈敏。經過Barnet Highway,再穿過E.Hastings街,再次駛上橫加一號公路,跟上爬上北溫半山區,到達第三站,同時也是下午茶時間。

稍作停留,我們再次上路,這最後一程由筆者駕駛,初試已感覺比前車有力,這副2.5升SKYACTIV引擎,輸出184匹馬力及185磅呎。首段路程同樣是以下山路為主,以Paddle Shift降低至2或3檔,同時利用Engine Brake及剎車減慢車速,並駛上一號公路往西溫驅進。

山路上風景迷人。(攝影:李奧/大紀元)

以小房車來說,Mazda3的噪音抑壓不錯,在高速公路上跟夏又容談話也不用提高聲浪,特別欣賞GPS自動放大縮小功能,當只需沿著公路長途行駛時,地圖便會縮小,讓駕駛者清楚看到整個路段。預設路程其中有一段全是「之」字的髮夾彎山路,雖然並不驚險,然而風景卻優美,我們特意停下來為Mazda3拍照留念。

在抵達Horseshoe Bay碼頭之前,駛出公路轉往Marine Drive,整個路段只是單線,也只好跟著前車慢慢走,而此段路也較顛簸,懸掛系統得到嚴峻考驗,雖然不算舒適,卻是合格的運動型房車。

終於回到酒店。(攝影:李奧/大紀元)

回到西溫市區,已是下午四時左右,馬路上皆是趕回家的汽車,慢慢的在車龍中向前蠕動,好不容易才上到獅門橋,終於可大腳一伸加速前進,一下橋已是市中心,在四時半已回到酒店,結束了這一天漫長而愉快的試車活動!◇

責任編輯:鍾義雲

相關新聞
微笑背後的力量 2012 Mazda6
藍天新技術 Mazda3 SKYACTIV
長江後浪推前浪 2013年Mazda CX-5
不懈的堅持2012 Mazda CX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