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九合一政黨版圖洗牌 賞中共響亮巴掌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被視為民眾對兩岸政策總體檢,更有向中共大聲說不的宣示意味。學者認為,這是「新公民運動崛起」,以及揚棄「中共因素」所導致的結果。過去公民運動要仰賴傳統媒體、政治、社會運動組織動員,現在網路世代組織成成形,只要有熱情、專業知識,都可以成為社會啟蒙者。

這次藍軍潰敗原因,主要是馬政府得罪了所有青年世代,未來如何挽回青年世代的心,恐怕是國民黨接下來必須考慮的嚴肅問題。尤其台灣傳統藍綠政客,還在用過去老舊思維在因應日新月異的選舉。年輕人談的是世代正義、階級對立,老一輩的還在談陰謀論的討論藍綠問題。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顧忠華說,國民黨這次失敗的其中一點,在於把青年選票給丟了,中產階級的票源也留不住,卻死腦筋的死守權貴、商人的支持,顧忠華說,「請問它最後剩多少?」

最關鍵的就是「中國因素」,華人民主書院董事曾建元分析,馬政府上台後,主打與中國打好關係,確實在任對兩岸有著顯著進展,不過恰好是這點,反而導致台灣人用選票強烈制裁來表達反對。

「過去兩岸關係發展是非常畸形的」,首先被少數權貴把持,包含兩岸規則制定,所有協議、治理制衡機制,先密室談判,再回頭從法令上找程序,等待有眉目之後,在讓海基、海協作形式上確認,政府在做背書。兩岸關係不是由國家體制在主導,而淪為私人化掌控。因此台灣人民透過選票方式,給予馬政府國民黨政策、兩岸關係,一個重大教訓。

台灣反中? 其實是「反共」

這等於賞了中共一個響亮的巴掌。曾建元說,「這是當然的」,過去很多人誤解,台灣人民並不是「反中」,而是「反共」。曾建元認為,撇去一些歷史包袱、政治關係,其實兩岸人民社會在正常的情況下交流很好,和平紅利讓大家雨露均霑,若是讓少數人壟斷,分配不平等現象,加速貧富差距,中產階級以下民眾,在各方面有著相對剝奪感,也是這次選舉看到的一個結果。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非常重要。中共過去設定對台灣交往對象,得先承認一個中國才予以交往,但是國民黨政治版圖只剩下1都5縣市,若再用這樣的條件去篩選對象,曾建元說,「中共在台灣沒有朋友了。」

民運人士王丹認為,這次台灣選舉結果,對北京政權產生大很大衝擊的,並且驚慌失措,不過中共早前就預料到柯文哲會當選。中共現在必須思考該選誰作為往後與台維繫的中共代理人。他也提醒,2016大選誰要再操縱藍綠對立,鐵定會失敗。

澳門良心:民主溶入台灣生活

被譽為澳版太陽花領導、澳門良心成員蘇嘉豪談到,這次九合一選舉「去政黨化」很明顯,政黨角色與已經慢慢被公民個體所取代,這是台灣民主的勝利,

這是即使國民黨潰敗,隔天早上整個台灣馬上恢復平靜,在體制內和平用選票去改變地方執政的力量,選舉跟民主都融入台灣生活裡,早已密不可分,就是生活一部分。這點讓澳門人非常羨慕。

國民黨一直認為,網路上有網軍散布謠言。曾建元說,其實這是不了解網路生態的說法,網路公民很多積極參與者,單一可以戰鬥,群起結合起來可以成為變形金剛,威力大增,這是公民時代必須要了解的現象。

從在這次台灣6都選舉裡,傳統政治力量、廣告形象力量都逐漸消退即可看出端倪,未來對於公共事務有義務感的公民,將成為台灣政治發展的主力。可能沒有特定名字,每人都是潛在公民運動發揮者。

責任編輯:陳玟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