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中國PMI下滑7個月最低 成政策困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國工廠活動二月份再次收縮,匯豐銀行週四發佈的PMI初步讀數加強了外界對經濟放緩的擔憂並衝擊整個地區的市場。外媒指出,經濟放緩加上信貸泡沫,加劇中共的政策困境。

匯豐銀行初步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二月份下跌到七個月來最低點48.3,一月份是49.5。50以下意味著收縮。黃曆新年可能影響到工廠產出,因為工廠假期關門。

路透社:PMI下降衝擊股市

路透社報導說,隨著數據出爐,上海綜合指數從早盤漲幅回落,而亞洲市場暴跌。

在中國初步PMI報告發佈之後,基準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到2.712%,週三美國收盤時為2.734%。

PMI就業分項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跌達到46.9。這是自從2009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點。

就業分項指數是衡量中國勞工市場為數不多的指標之一,這是北京優先考慮的領域,他們希望保持低失業率以維持社會穩定。

其他分析家說虛弱的數字將鼓勵政府放鬆貨幣政策以維持經濟增長達到7.5%的水平。

週四的數據是中國工廠困難的最新的跡象。一系列一月份的PMI顯示中國製造業和服務業達到多個月甚至多年來最低點。但是這些令人失望的PMI讀數卻遭到出乎意外強勁的出口和銀行借貸增長的反擊。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宏觀數字迄今描繪出一個混雜的圖像。貿易增長和信貸擴張高於市場估計。」美國美林銀行經濟學家陸挺在報告中說。「此刻,短期增長勢頭的能見度相當低。」

美聯社報導說,匯豐銀行的調查是最新的證據顯示,過去兩年中國在無情的放緩。這是工廠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收縮。一月份PMI下跌到49.5大大出乎外界預料,並攪亂了全球市場數天,投資者越來越擔憂中國巨大製造業的脆弱。

華爾街日報:增長將持續下滑到7%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國工廠活動在二月份敗退,製造業重要指標下滑到七個月來最低,暗示進一步疲軟的經濟和劍拔弩張的市場。

「經濟有持續的下行性壓力。」花旗銀行經濟學家丁爽說。「在未來兩個季度,經濟增長將繼續下滑到7%。」

隨著國內需求疲軟和全球經濟仍然在復甦,中國經濟增長去年最後一個季度放緩到7.7%。

政府官員本週說,政府在尋求讓工業產出增長從去年的9.7%減緩到9.5%。製造業仍然是增長的一個主要推動力,這樣一個放緩將指向未來整體疲軟。更加疲軟的中國經濟將意味著全球對於從糧食金屬到煤炭石油的需求都下降。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說,他預計北京將行動。「我們重申我們的觀點,中國的復甦是不可持續的,第一季度GDP增長將放緩到7.5%,在第二季度將放緩到7.1%。」 「我們預計政府將在第二季度放鬆貨幣政策以支持增長。」

華爾街日報:增長放緩加信貸泡沫構成政策困境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國經濟增長在新年伊始看起來已經顯著放緩,提高了外界對於政府達到增長目標而又不惡化金融系統緊張的能力的懷疑。

近期數據包括週四發佈的PMI初步讀數暗示經濟可能在失去動力。

「今年開局不太好。」清華大學教授和前央行貨幣政策顧問李稻葵說。「我們可能需要準備迎接較低的增長。」

對於決策者來說,放緩構成一個風險。增長在放緩,部份是因為當局擔憂金融領域的信貸泡沫,因此推高了借貸的成本。但是政府熱切希望不要過於猛烈的踩下借貸的剎車,擔憂這樣將導致更加低迷的增長和升高的失業率。

一些觀察者說,中國應該允許增長放緩,因為它正從依賴信貸投資的經濟模式轉向提高消費角色的模式。政府是否鼓勵低增長的一個考驗將發生在下個月。兩會召開期間當局將發佈2014年增長目標。

去年年初,隨著增長放緩,政府介入,實施基礎設施支出的微刺激方案,提升了經濟活動,但是增加了國家的債務負擔。

決策者也在年末設計提高利率,增加了企業借貸成本。但是借貸情況似乎已經再次放鬆。

銀行借貸和其他信貸在一月份強烈擴張,新增銀行貸款達到1.3萬億元,一年前是1.1萬億元。這顯示銀行並沒有積極行動收緊貨幣狀況。

儘管中共再三保證「GDP崇拜」和債務刺激措施的日子已經結束,但是一些分析家懷疑,達到預設政府目標的需要將壓倒對長期經濟健康的擔憂,促使當局今年稍後放鬆金融狀況。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經濟處於危機前狀況
德媒:中國富豪成群逃離「正在沉沒的船隻」
體制內高官曝樓市危機驚人 「金融部門都在做準備」
經濟危機迫在眉睫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愁雲瀰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