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時代 品牌無所不能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品牌,過去是指向市場銷售商品或服務的公司,大家都知道,耐克(Nike)是個品牌,但作為個體的人來說,無法成為品牌,只到進入今天社交媒體時代,人們才發現,個人也可以成為品牌。當今時代,經濟、文化和社交等都日益通過品牌這道菱鏡得以展現。

半數人認為品牌影響超政府

據CBC報導,一直以來,形象和聲譽都是2個很關鍵的要素,尤其在如今社交媒體時代更是如此,人人都可在網上重塑自己,為自己打造個甚麼品牌。

在市場營銷大師來看,個人品牌能在找工作時起到關鍵作用,甚至能使生意人起死回生;Forbes.com今年年初網站上的一篇頭條文章稱,父母在寶貝出生起名字時,實際上就是在為孩子作一項重大的品牌決策。

過去,耐克和可口可樂只不過是為人們提供鞋子和軟飲料,但在當今品牌文化朝代,人們正通過社交媒體與其建立一種關係,將其視作實現社會與政治變革的合法途徑,甚至是將其視為新聞和信息的可靠來源。

APCO Worldwide人力資源公司最新一項調查發現,近半受調者表示,全球跨國企業對自己生活的影響遠遠超過政府,60%認為企業目前在社會中能夠發揮一些過去僅由政府才發揮的作用。

政治也能品牌化

同時,品牌語言也正日益滲透到人們的文化與政治話語中。《星報》高級政治作家迪拉科特(Susan Delacourt)女士在其下個月即將推出的新書《Shopping for Votes》中認為,加國政治已逐漸成為一種市場營銷,擁有投票權的公民也已經成為政治的消費者。

她說,人們對政治越不關心,政治就要越出動,發現選民動向,因為選民就是消費者,搞政治的人就要用消費者熟悉的話語與之交談,讓政治廣告、標語、品牌等一切,起到吸引人們趕快來消費的作用。

聯邦保守黨政府從不錯過任何一個品牌打造機會,2006年贏得大選後的頭2年,曾是新政府,後來被打造成了哈珀政府;自2009年以來的所有聯邦預算都被冠上「加拿大經濟行動計劃」這一品牌,實際上,這一計劃過去就叫財政刺激支出,現在只不過變成了財政緊縮政策而已,也就是說,政府變了,但品牌沒變。

品牌變得像個人 個人變得像品牌

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與商業品牌的關係,正好反應了品牌文化的急速滲透。多倫多33歲健身教練加德納(Heather Gardner)就是在推特和臉書上追捧品牌的無數年輕人之一,Lululemon服裝品牌因質量和健康生活等理念與其口味吻和,因此成為其最愛品牌之一,後來她在推特上日益活躍之後,開始在網上追捧Lululemon,並得到該品牌的反饋,令她驚喜不已。

加德納和Lululemon品牌的關係,無異於是市場營銷世界裡的一場變革。一直以來,品牌想要做到的就是以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優質產品,贏得像她這樣的忠實客戶,這一切,在社交媒體時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Lululemon和許多大品牌一樣,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及時反饋問題和意見,為追隨網友提供鼓勵,甚至還及時送上生日問候等,也就是說,如今的品牌文化中,個體行為表現象品牌,而品牌行為表象又像是一個個體。

如今的消費者,希望品牌能代表甚麼,傳遞其價值,令其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分享的信息,當企業發出積極的反饋時,消費者會覺得這一切非常值得,從而使其與品牌關係更加密切,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成為品牌的一個部分。

可樂乎?政府乎?

忠誠度是一把雙刃劍。消費者不希望和自己關聯的品牌出現任何失誤而損壞自己的個人品牌形象,因此現在的品牌都是利用社交媒體這一平台,突出自己的所做所為,而不是突出自己的產品特點。

如共有7200萬臉書粉絲和160萬推特粉絲的可口可樂公司,就通過電子平台不斷強調其環境管理,最近更是宣布要致力於肥胖對抗戰,這些都招致不少批評聲,但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巨大品牌,擁有巨大的電子講壇平台,就像白宮天下第一號講壇一樣,很容易讓人們忘記他們的目的其實就是追求利潤,而不是甚麼拯救世界。

人們對品牌的期望越多,隨之對政府等其他機構的期望就越小。人們難道真的指望可口可樂來解決肥胖和污染問題嗎?電子媒體鼓勵人們把自己當做品牌看待,但如你我之間的人際互動真成為你我品牌之間的互動,或開始將消費者品牌看作是自己的朋友時,就太危險了。

品牌文化已經存在,如一味懷舊,忘不掉過去那種只因需要、而非甚麼客戶品牌關係就購買某家公司產品的單純時代,也沒多大意義。我們需要的是,多思考一下這一現象給作為公民、而非消費者的自己帶來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美大學生找工 社交媒體大行其道
社交網助銷 加拿大在線零售增長
互聯網有助於年輕人心理健康
社交媒體盛行 帶著朋友走天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