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圓夢 抗日國軍後裔首次參加澳紐軍團日遊行

人氣 51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葉佩青澳洲悉尼報導)今年悉尼的澳紐軍團节游行中最引人註目的團體之一,是十幾位旅居澳洲的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抗日國軍後裔的队列。该团队主要組織者余祥鐘先生表示,经过三年的持续要求和等待,二戰中國抗日國軍後裔今年终于被准许参加澳纽军团节的庆祝游行,这对于他们,他们的父辈和下一代 都意義重大。

余祥鍾和他的一家(葉佩青/大紀元)

余祥鐘先生的父親余敦國是當年國民黨陸軍步兵學校的學員,抗日战争期间任國軍炮兵第十團第二營中校營長,參加了1932年首次上海會戰、臺兒莊戰役、長沙會戰等多场戰役,直到抗日戰爭結束。

余祥鐘先生表示,他三歲时在中國貴州見証了中國歷史命運的轉折點,也經歷了人生最辛苦和危險的一段,他说:“是当时国民党领导的國軍在抗日第一线瓦解了每一次日軍的新攻勢,使日軍承受了兩倍於國軍的傷亡。然而這樣輝煌的歷史,在戰後受到了極度的忽視,事實被扭曲,參加抗日的將士們甚至受到各种程度的迫害,更不用提表揚他們的貢獻了。

於1982年移居澳洲的余先生,每次看到紐澳軍團日(ANZAC DAY)紀念活動时都感慨萬千,作為抗日戰爭的後裔,他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能夠將父輩們抗日的歷史展现给澳洲民众。

澳紐軍團日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加裏波利戰役,為紀念在該次戰役中死傷的澳洲和新西蘭軍人,澳大利亞在1921年的全國州長會議中決定每年4月25日是澳紐軍團日。

為了探尋參加紐澳軍團日紀念活動的可能性,余先生草擬了一封長信給澳洲退伍軍人聯盟,表示二戰期間中國是抗日同盟國,在緬甸仁安羌之役,國軍還曾替英軍解圍,信中他诚恳希望能够让抗日國軍後裔参与澳纽军团如的游行,因为这也是重要的历史,也是教育下一代年轻人的最好的内容。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准许參加澳纽軍人節遊行。余先生表示,這是2014年最有意義的一個禮物,他终于圓了三十年的夢想。

澳洲退伍軍人聯盟副主席,澳紐軍團日遊行的組織者海納斯先生(John Haines AM)表示,在符合一定的條例下,非常歡迎所有族裔的退伍軍人和他們的後裔參與澳紐軍團的遊行活動。“我們鼓勵更多年輕的少數族裔人士加入澳洲軍團,尤其是有多種語言能力的人士能夠成為澳洲軍隊的一員。”

參加遊行的抗日國軍後裔張百山已在澳洲任職了30年的的中學教師。他的父親張之珍,曾經是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他31歲时參與抗戰。抗日時期是一名中華民國空軍第一大隊的少校,之後榮升少將,參與轟炸敵機以及運輸和測量的艱巨任務。

另一參加遊行的抗日军人后裔是劉民生先生和他的太太。劉民生的父親劉建德曾在黃埔軍校当教員,為了繼承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他為他的子女們分別起名為民主、民權和民生。

余祥鐘先生说:“八十四年前,保家衛國的国军將領戰士們前赴後繼、為國捐軀卻很少為後人所知,今天作為抗戰後裔,我們希望通過澳紐軍團日的形式將父輩的事跡表彰出來,列入歷史,讓父輩們的在天之靈也略感欣慰。“澳洲給了我們这个機會,他們(父輩們)這一輩子沒有接受到的榮譽、沒有得到的尊嚴,現在我們有機會代表他們接受这遲來的榮譽和尊嚴。”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遠征軍作為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為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立下赫赫戰功。現任華僑協會總會澳洲雪梨分會理事長的曹介松先生的父親曹萍當年在印度受訓,直接作為遠征軍參與了甸緬作戰,當時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曹萍之後轉向東北方對日進行作戰。

中國遠征軍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兩國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在緬甸殖民地對抗大日本帝國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

相關新聞
老兵後代參加澳紐軍團日遊行引發爭議
組圖:澳紐軍團日遊行 願戰爭遠離我們
紐省澳紐軍團日遊行 老兵家屬或將受限制
老兵親屬參加澳紐日遊行將有新規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