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豬價迭創新高 豬農的今天與明天

豬肉貨源不足 盤商囤積 預期心理導致價格高漲 應輔導調節產量賺取合理利潤 永續經營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4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長期以來,由於生產過盛,豬肉價格一直低迷,消費者也習慣吃便宜的豬肉,但自去年10月爆發豬流行性下痢疫情後,豬肉價格連番上漲,在薪水不漲下,民眾只好少吃點豬肉;肉攤老闆也沒占到便宜,因為肉太貴,生意不好做,紛紛收攤度假去;肉品加工業者也打算調高售價。民眾不但要多花些錢買新鮮豬肉,連肉乾、肉鬆也貴了許多。

仔豬下痢疫情蔓延 豬肉價創新高

據農委會統計,去年10月小豬下痢爆發後,仔豬死亡逾22萬隻,毛豬拍賣價在3月24日漲破每公斤80元大關,雖然政府大量釋出冷凍豬肉後,下跌到每公斤75元,毛豬價格依然蠢蠢欲動。毛豬至少要飼養7個月才能上市,從去年10月爆發仔豬流行性下痢起算,至少要到5、6月才會受影響,為何現在就「漲」聲響起呢?

豬價飆漲,個別冷凍廠商疑似囤積、惜售,公平會已主動立案調查,4月底前將會公布冷凍廠庫存的調查結果。豬價上漲容易受到預期心理影響,明明是養豬主要產地,拍賣價格卻沒有比較低,人為操控因素呼之欲出。

豬農惜售 大盤商疑似囤貨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表示,近兩年毛豬價拍賣價格低迷,每公斤60元,都在成本價以下,幾乎是「賣一頭賠一頭」。在農委會每年5~11月作養豬數量調查後,沒有出面預警或提出調節產量建議,豬農只好減產自救,導致最近成豬數量不足,這是豬價上揚原因之一。

豬農已經連續虧損很多年,很多豬場老闆只好替大型肉品加工公司代養豬隻,肉源因此受控於大企業財團。堅持下去的養豬戶也因仔豬太貴而不願飼養,養豬場多出很多空間,大豬多養幾天多賺一點,以彌補之前的虧損。家庭主婦也許會發現,近日買的溫體豬肉似乎比以前買的要「成熟」一些。

這波豬流行性下痢疫情(PED),泰國、越南、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加拿大全部中標,導致全球豬肉供需失衡,冷凍豬肉進口量減少,肉品加工業者轉而搶購國內毛豬,加上大盤商超量購豬囤貨,導致暫時性供需失衡現象,也讓豬價居高不下。

貨源短缺 豬價仍處高檔

肉品加工業者柴窯火腿製造所江老闆表示,的確有豬商在囤積貨源,等待豬價再飆高時獲利。他預測,因小豬下痢病情,死了很多豬,再重新養殖需要一段時間,清明節就要到了,端午節也不遠,豬肉需求量必定大增,許多商販在等待這個獲利商機,近期豬肉價格應該沒有回跌空間。

豬流行性下痢是傳染性胃腸炎的變形種,但是強度要高出100萬倍,當政府為了平抑豬價而進口冷凍豬肉時,必須加強海關進口檢疫,千萬不要引進病毒,才能杜絕後患。

彰化一位大養豬場老闆表示,現在一頭20公斤重的仔豬約3千多元,比以前幾乎貴了1倍,而且仔豬仍會受到下痢疫情影響,成長速率變得緩慢,將來養大出售也無利可圖,只好減養或棄養以免損失。如果政府能暫時補貼購買仔豬費用,增加業者養豬意願,數個月後市場供需才能恢復平衡。

回歸市場機制 讓豬農永續經營

根據統計,目前全國豬隻飼養戶數為8,500多戶,在養總頭數為580多萬頭,與養豬有關之從業人口粗估約60萬人,相關產業年產值超過1千億元。唯有讓最辛苦的養豬戶得到合理利潤,相關產業方能發展下去。豬農們也必須合作調節產量,價錢好時不要一窩蜂養殖,才不會量多價跌。政府更不應該在豬價稍微上漲時就大量進口冷凍豬肉,打壓國內肉豬價格,讓豬價回歸市場機制,台灣的養豬事業才能永續經營下去。◇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