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助陣 上網「買菜」不再遙遠

網購開始衝擊年銷售額6千億的食雜行業 各大電子商務公司測試當日雜貨遞送服務

人氣 41

【大紀元2014年08月23日訊】導言:如今網購已經非常流行,各大電子商務網站的產品幾乎包羅萬有,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快速的遞送服務,令實體銷售店鋪叫苦不迭。但依然有一個零售行業,長期以來仍是網購的「禁地」,那就是包括新鮮蔬果的「食品雜貨」行業。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包括行業龍頭亞馬遜在內的大型電子商務公司紛紛試水網上雜貨銷售,而以租車和共乘服務起家的初創公司Uber(優步)測試「雜貨」遞送服務,讓這一輪網購進軍雜貨行業的潮流聲勢更壯。

(大紀元記者王和綜合報導)總部位於舊金山,以移動應用程序鏈接乘客和司機,提供租車及實時共乘服務的Uber已經讓全球各大城市傳統的出租車行業感受到威脅。如今他們開始向另外一個傳統行業——「街角雜貨店」發起了衝擊。

華府街頭,一名加入Uber網絡的司機展示手機上呼叫自己服務的畫面。Uber正在華府測試讓其司機為民眾遞送日雜產品的服務。(AFP)

Uber快遞華府「試水」

Uber推出的這項新服務名字就是「街角雜貨店」(Corner Store),作為其旗艦應用程序中的一個選項。這項試驗性服務首先向美國華盛頓DC客戶推出,按照用戶的需求提供商品購買和配送服務,而不是該公司通常提供的交通運輸服務。

Corner Store可以讓用戶通過Uber應用預定牙刷等日常用品、非處方藥物、健康和美容產品以及其他100多種物品。這些產品的定價和通常價格較高的街邊店相比頗具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在測試性服務期間,使用者不用支付遞送費用及小費。

這項測試將至少持續5星期,後續將取決於用戶的反饋。用戶可在現有的應用程序中使用物品配送服務,該服務將要求你設置配送的地點,但前提是該地點要處於覆蓋範圍內,同時也要取決於駕駛員的空閒程度,它會通過短信讓你知道有什麼商品現在可供購買。

駕駛員之後打電話向下單的用戶確認訂單,然後完成採購。所有的費用都是通過現有的Uber帳戶進行支付,因此不需要現金或者刷卡。該服務只在工作日提供,時間為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不過Uber正考慮增加司機供應從而擴展其可用性。

Uber挑戰亞馬遜谷歌

靠充分整合與利用私家轎車資源起家的Uber,儘管其野心勃勃,認為其未來將讓私人擁有車輛,以及快遞公司成為過時的東西。但其目前「免費遞送」日雜商品,更多的是對亞馬遜和谷歌提供的日用商品配送和同日達服務造成威脅,而非傳統的快遞業務。

以雜貨遞送服務而言,Uber實際上屬於「後進」。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在實驗性運營一項名為「AmazonFresh」的「生鮮產品和雜貨」同日遞送服務。這項服務最早2007年就在西雅圖試水,並在2013年6月拓展到洛杉磯,2013年12月開始在舊金山運營。

互聯網行業的另一巨頭谷歌則有「Shopping Express」的服務,可以提供幾個主要食品雜貨連鎖店,如Whole Foods、Costco等貨品的快遞服務,這樣可以省去消費者開車去這些實體店的麻煩,最開始是在舊金山,而現在已經拓展到紐約和洛杉磯。

儘管有些「遲到」,Uber顯然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的服務雖然是免費,但可以給其「車隊」的司機在每天的業務淡季提供一些工作,從總體社會成本上,似乎也沒有什麼浪費——自己開車跑一趟和別人開車來一趟沒太大區別。

食品零售也轉向網絡

但總體而言,Uber、亞馬遜、谷歌推出的服務都挑戰著共同的對手,就是年銷售額高達6千億美元的食品、飲料雜貨零售業。這個美國零售行業中以銷售規模而言最大的部分目前基本並未受到電子商務的太大衝擊,據統計美國只有不到1%的食品和飲料是通過網上銷售的。

但是購物習慣的不斷變化,網上雜貨銷售正在興起之中。除了價格和種類(特別是特殊食品和藥品)上的優勢外,免費或很低的遞送服務都很有吸引力。不過很多行業專家對網購「蔬菜、水果」商業上的可行性並不太看好。

Kantar諮詢公司的電子零售業專家Stephen Mader對BBC表示,「Uber提供的價格和實體店比如Walgreens差不多,從消費者角度,價格已經不再是考慮範圍」,「但長期而言,Uber要想出辦法來從中獲利,比如收取遞送費或向某些產品收取廣告費」。

但無可否認,人們現在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坐在家中「網購」一切需要的東西,人們變得懶到連走幾百米到最近的日雜店都不想。需求推動服務,加上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有理由相信,儘管面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上網「買菜」將不再是遙遠的未來。◇

相關新聞
雜貨天堂維也納:純淨生活烘焙坊
雜貨天堂維也納:綜合雜貨鋪
雜貨天堂維也納:卡納比
雜貨天堂維也納:奧地利手工藝品合作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