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高官透露習近平經濟改革要打四個「殲滅戰」

人氣 7185

【大紀元2015年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表示,推動經濟結構改革要做好四件事情,即化解過剩產能、化解房地產庫存等,這些事情的中心則是搞好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11月18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解決經濟問題不能單靠貨幣刺激,要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這是習近平在九天之內第二次公開提到有關「供給」。11月10日,在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曾表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楊偉民在18日出席某財經年會時表示,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的中心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問題。

據香港《經濟日報》11月19日報導,楊偉民說,目前中國經濟存在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過快,有些方面的成本甚至高於高收入國家等六大問題。

楊偉民表示,未來的經濟結構性改革要打好四個「殲滅戰」。一是化解過剩產能。二是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這兩項有利於止住工業品價格下跌的勢頭,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盈利的能力。三是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持續發展。四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習近平提出的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顯示官方經濟學告別以前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的模式,轉向重視供給管理、重視經濟持續增長動力的模式轉變。

所謂供給側改革,簡單講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具體而言,它要求清理殭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

中國經濟一直以投資、消費、出口拉抬經濟的增長,即所謂的「三駕馬車」,從經濟學角度看屬於「需求側」的三大需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認為:「以前常講的『三駕馬車』,是從經濟運行的結果出發的,便於宏觀調控進行短期的逆週期調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面臨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表象上是速度問題,根子上看是結構問題。抓住供給側做文章,是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據華爾街見聞報報導,遲福林表示,中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相當突出,問題方方面面,但核心是體制機制問題,要著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矛盾。

遲福林舉例說,中國服務業發展之所以相對滯後,根本原因在於長期以來稅收、土地、資源價格等相關機制都是注重鼓勵工業發展的,服務業發展的成本較高,而且金融、養老、醫療、教育等服務業發展還面臨市場准入方面的障礙,存在玻璃門、彈簧門。下一步要通過放開市場准入、減輕稅負等結構性改革措施,鼓勵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大發展。

供給學派是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流派,強調經濟的供給方面,認為生產的增長決定於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在供給學派基礎上發展出新供給主義,主張通過放鬆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讓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劉雲山設局包裝習為「極左」 習公開反擊
奧巴馬習近平蕭萬長在APEC互動 照片曝光
夏小強:針對江澤民的外圍戰已全面展開
胡錦濤習近平先後拍板紀念胡耀邦內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