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的两会文章 被指闹了两个笑话

人气 5
标签: ,

【大纪元2015年03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近日,中共官媒新华社发布两篇与两会相关的记者采访手记,引发公众及媒体同行的大吐槽。有评论称,官媒连续闹了两个专业笑话,反映了官媒的真实专业水平。

新华社发肉麻吹捧文章引发争议

据新浪传媒3月8日报导,3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两位记者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偶遇”新闻发言人傅莹的采访手记。文中写道:她笑吟吟地问:“你们是哪个媒体的?”“我们是新华社记者。”傅莹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小心思微笑着问: “是要合影吗?”我俩对望了一眼,看出了彼此内心的“澎湃”……

3月8日,新华社又发布了记者“陈道明席地而坐,为我亲手改稿”的采访手记。文中详述了对被称为“男神”的影视明星陈道明的采访,写了他如何修改字句、用法、标题等。文中写道,后方编辑最后还是用陈道明自己改过的题目,“以示尊重。” 后来记者又找到陈道明,请求他在修改后的“大花脸”原稿上签名留念。

报导称,新华社两篇采访手记引发了业界巨大争议。

外界纷纷批评

有媒体同行评论称,按说国社记者多是见过大世面的,参与报导的又是两会,而(傅莹的)文中连“女神”、“亲切地盯瞩”、“长辈”这样肉麻的字句都出现了。手记传递出来的信息与新闻本身不大,更多的是对权力的跪拜。

关于陈道明改稿的采访手记,有媒体同行评论,作为一家国家级的通讯社,稿件居然要由一个演员来改写和审定,实在是有失专业。同时,采访记者以一个“粉丝”追星的心态记录此事,也有失国社的风范。

微博相关评论也不少。

新周刊副主编陈艳涛:这毫无信息量、姿态跪舔的粉丝见面纪实,甚至连写作都谈不上。

华尔街中文网主编@袁莉wsj表示,稿子怎么可以让采访对像改?这不是新闻业大忌吗?

@朱学东:陈道明帮着改稿,记者还好意思写个长篇大论出来得瑟。不知道这很丢脸么?谁有资格改稿子,这都不懂?

@传媒老王:“陈道明席地而坐 亲手为我改稿”被记者当新闻发出来,这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亵渎!

港媒东网3月10日发表北京传媒学者乔木题为<官媒笑话凸显人才缺失>的评论文章。文章称,新华社发布两篇这样追星、失范的“两会”软新闻,连续闹了两个专业笑话。记者是代表公众做客观报导的,即使在中国不敢诘问官员,也没必要对权力如此谄媚、跪拜。

乔木质疑:让采访对像来改稿、审稿,怎么保证新闻稿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最后算谁的立场观点?

乔木表示,一个国家级的官媒,从选题、采访、写作、编辑、审稿、签发,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但竟然堂而皇之地发布这样的两篇新闻,就不是意外,而是真实的专业水准。换句话说,现在的官媒就这认识、水平、状态。

责任编辑:林锐

相关新闻
外媒︰央视报导中俄军售闹出国际笑话
央视出糗误报习近平成“中华民国总统”
央视大丑闻被翻炒 假新闻接连被戳穿
网络盘点2013年央视最糗十大丑闻(组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