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安寧照護 黃勝堅:年省北市300億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3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月啟動安寧照護計畫,已走訪118名生命末期病人,非癌症病人占44.1%,服務區域含括雙北。台北市長柯文哲10日表示,病人都希望在家裡往生,為什麼大多數還是被送到醫院,這是因為醫師不願意離開醫院。這次推動都會型社區安寧照護,只是很簡單的觀念轉變。但單單要改變觀念這一步,就需要花很大的力氣說服醫師、護理師以及藥師等。

黃勝堅指出,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推出「鄉村型社區安寧照護」是目前最成功例子,但「都會型」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嘗試,台北市應該算創舉。主要問題在於都市人與人的關係沒這麼強;醫師等醫療人員已經習慣在白色巨塔裡服務。柯文哲補充,這是一種專業的傲慢,以前的醫師就是坐在醫院等病患前來求診,要讓醫生走出醫院,是蠻大的工程。

有關安寧照護常規化以後費用來源,黃勝堅表示,健保給付原本就設定好,如果做到最好,估計北市一年可省200~300億元,全台一年可省下千億。1名病人住加護病房,一天花3萬元,而非常高規格都會型社區安寧照護,從收案到死亡,1個月可能不超過5萬元。

黃勝堅說,安寧經費全台一年才14億。他常跟健保署說,給他6億,他多6億照顧安寧病人,讓他們安然死亡後,健保就省下600億,他認為安寧照護效果是常規化100倍。省下的不只健保費,還可減少醫療爭議、社會付出、醫療糾紛。

至於安寧照護是否增加醫護人員負擔,黃勝堅表示,那本來就是醫護人員該做的事。如果這能讓人覺得創造新價值,一樣上班做無謂的事,當然願意做這些事,這是心靈層次問題。醫療團隊花很少的錢、多花點心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和協,每一個死亡就是一個正向,世界越來越好。為什麼現在花那麼多錢,醫病關係越來越不好,因為沒有用心照護。大家問有沒有葉克膜,要機器不要心,這是整個社會觀念的改變,可導正善良風氣。◇

責任編輯:韻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