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把握就醫時間 降低嬰幼兒疝氣嚴重度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3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敏台灣苗栗報導)苗栗一名1900克的新生兒,每次哺乳時總是常常嘔吐,無法順利餵食,經醫師做理學檢查發現,此新生兒有雙側疝氣,只要一哭鬧腸子即下滑至陰囊造成箝塞。經醫師確診並立即進行手術後,新生兒進食良好,已順利恢復並返家照顧。

大千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嬰幼兒發生單側疝氣的機率高於雙側,而由於早產兒發育較不完全,因此發生疝氣的機率較高。造成嬰幼兒疝氣的原因為先天性腹壁有破洞,在嬰幼兒哭鬧、便秘或咳嗽時,就容易造成腹壓。當破洞加上腹壓,小腸或其他內臟器官會經過腹壁破洞到腹膜袋最狹窄的地方(即破洞之處),且容易卡在洞口,引發腸阻塞,導致肚子疼痛、嘔吐,甚至還可能排泄出血便。

馮啟彥說,過去許多民眾擔心嬰幼兒年紀小,希望長大一點再做疝氣治療,然而一旦時間拖太久,將造成阻塞更嚴重,腸道的血液供應不良而缺血,將導致腸壞死,引發腹膜炎、敗血症,最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

馮啟彥提醒民眾,尤其是嬰幼兒,家長要特別小心,因為他們不懂得表達,只能以哭鬧來反應不舒服,反而對腹部產生壓力,讓內臟器官卡得更厲害,若沒有及時發現而延誤就醫檢查的時機,後果就不堪設想。

馮啟彥表示,嬰兒手術是非常高難度,不僅因為嬰兒器官小不易辨識,在麻醉及術後照顧也都是挑戰,因此,必須要外科、麻醉科及小兒科的全方位配合,才能順利完成。

馮啟彥呼籲大家,平常幫嬰幼兒洗澡或換尿布時,可以留意腹股溝的地方是否有不對稱或腫塊等異狀,或是寶寶容易吐奶、便秘或腹脹,也要特別注意。如果發現任何異常,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利即早治療。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