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虞美人花

——紀念澳紐軍團日一百週年

人氣 34

【大紀元2015年04月24日訊】文/李欣怡
4月25日澳紐軍團日ANZAC Day,一個將鮮豔的虞美人花別在衣襟的日子;一個緬懷陣亡將士、感受澳洲人內在堅毅與勇敢的日子;一個不忘歷史,為和平祈禱的日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虞美人花是第一批在法國和比利時的戰場廢墟中,頑強生長的花。虞美人花色彩鮮豔、動人,與戰場的蕭條冷肅、屍橫遍野的慘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戰士們傳說,這血般艷麗的花朵來自陣亡將士們浸入泥土的鮮血。

在19世紀的英國文學中,虞美人花原本象徵著安息和被遺忘。一戰期間,戰士們賦予了虞美人花更深層的內涵:為他人、為和平而付出生命。1915年加拿大的軍醫John McCrae中校,在法蘭德斯戰場目睹了年輕中衛Alexis Helmer之死,觸景生情於第二天寫下了一戰最著名的詩作之一《在法蘭德斯戰場上》(In Flanders Fields)。

詩的最後一段這樣寫道:

繼續和敵人戰鬥吧
我們已無力再行
請將拋給你們的火炬高高擎舉
你們若辜負死去的我們
我們將無法安息,儘管虞美人
開滿法蘭德斯戰場

美國教授和人道主義家Moina Michael女士在康邊停戰協定前讀到了John McCrae中校的這首詩,被深深打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Michael女士離開了喬治亞大學開始在基督教青年會(YMCA)工作。她寫了一首詩作為回應,並決定將佩戴虞美人花作為保持信念的標誌。Michael女士在1918年基督教青年會的國際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得到了支持。很快虞美人花在各協約國成為了大眾在停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11月11日)佩戴的紀念花。

澳洲退役軍人與海員聯盟(ARSSIL)率先在1921年的停戰紀念日,進口了一百萬朵由法國孤兒院製作的絲質虞美人花。每朵虞美人花售1先令,其中五便士捐給法國兒童的慈善事業,六便士用於退役聯盟的福利,剩下的一便士則作為該聯盟的財政收入。至今退伍軍人俱樂部(RSL)仍在ANZAC出售虞美人花來為老兵的福利募集資金。

將虞美人花插在戰爭紀念館陣亡將士的名字旁邊,始於1993年11月11日在戰爭紀念館為無名陣亡戰士舉行的葬禮活動。當時從法國盟軍陣亡將士公墓中掘出一無名澳洲士兵的遺骸,沉睡了近百年,無名英雄終得重返故里,並安葬在戰爭紀念館。前工黨總理保羅‧基廷(Paul Keating)主持了葬禮,併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悼文。如今戰爭紀念館的網站上仍提供保羅‧基廷當年的現場錄音。當時舉國哀悼,參加葬禮的人們排著長隊,將一朵朵虞美人花插在紀念館那些自願從軍、戰死異國的將士們的名單旁。

澳洲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不足五百萬,有416,809名澳洲人自願參戰,佔當時18-44年齡段男性人數的38.7%。紐省入伍人數為16萬,為各省最高。

32萬多名澳洲士兵遠征歐洲戰場,六萬戰死,其中有4.5萬澳洲人捐軀在歐洲的西線戰場。受傷及被毒氣傷害的澳洲官兵近15.6萬人,四千人淪為戰俘。一戰期間,每天平均陣亡38名澳洲士兵。澳洲軍團的死亡比例為64.8%,為各參戰國最高。

澳紐軍團日(Anzac Day)是紀念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聯合軍團於1915年4月25日在加里波利(Gallipoli)登陸參戰的日子。參加加里波利戰役的澳紐軍團約有三萬名軍人,人數上僅屬參戰50萬聯軍中的一小部份,但澳紐軍團常常作為先鋒部隊出擊,作戰頑強。

加里波利戰役是英法聯軍為打通攻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的海上通道而採取的一次大規模海上軍事行動。澳紐軍團隸屬於英國軍隊,同時參戰英國軍隊的還有紐芬蘭(Newfoundland)和印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由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支持。

一百年前的這場戰役塑造了我們現在的澳洲,英勇頑強和隊友情誼深深影響著澳洲精神。今年的澳紐軍團日是登陸100週年紀念日。采一朵虞美人花放在手心,紀念那些從軍和犧牲的人們,紀念所有受戰爭和衝突影響的人們。

正如澳洲總理艾伯特在堪培拉澳洲戰爭紀念館曾說過的,「作為一個從來沒有參過軍,從來沒有與人短兵相接,從來沒有在戰爭中失去過親人的人,我非常敬佩澳洲經歷過一戰的這一代人,他們的承受曾經難以想像。」

責任編輯:堯寧

相關新聞
澳新軍團日舉國士氣高漲 何華德突訪伊拉克
澳紐軍團日牧師呼籲繼續抗擊邪惡
堪培拉奧火衝突不斷 自由西藏空中顯現
北京奧火傳堪培拉 抗議不斷 黨旗遭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