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 澳洲漁民捕獲稀有巨型姥鯊

人氣 213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許家琳綜合報導)澳洲漁民無意中捕獲一條看起來像來自恐龍時代、6.3米(約20英尺)的巨大象鮫(又稱姥鯊),這種巨型象鮫已經有80年沒有在澳洲出現過。

這條巨大象鮫是世界第二大魚種,僅次於鯨鮫(亦稱鯨鯊),被一艘拖網漁船在澳洲西南部的波特蘭外海意外捕獲。因為人類對象鮫的捕殺,用於製作食物、魚油等,所以象鮫目前是瀕危物種。

溫柔的巨人

象鮫一般能長到12米長,以溫和性情聞名,被稱為「溫柔的巨人」。象鮫(Cetorhinus maximus)的英文俗名是basking sharks(「日光浴鯊」),這是因為它們偶爾會浮在水面濾食橈足類和蝦等小型獵物。如果水面獵物少時,它們會深潛入海中,最深約 1000米,衛星追蹤器曾經偵測到它們在深海裡待上數月。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Museum Victoria)表示,在過去160年,曾被報導出現的像鮫只有三條,所以這條大魚在澳洲引起轟動。上次捕獲到象鮫是在1930年代。

博物館一名發言人在臉書上表示,這條很不幸被捕捉的魚,在澳大利已引起人們興奮。

這條大魚被拖上船後已經死亡,漁民沒有把魚肉和魚翅用作商業用途,而是聯繫了博物館。博物館發言人補充說,它提供了一個難得機會,對這個物種進行研究,將有助於博物館對該物種進行保護工作。

魚類學資深專家馬丁‧格門(Martin Gomon)博士表示,這種罕見的機遇可以提供許多欠缺的知識,有利於生物研究,以及提供更廣泛的生物保護。

工作人員在測量這條大型象鮫的身長。(視頻截圖)

科學家對象鮫在全球分佈瞭解不多

因為象鮫難得一見,所以科學家並不知道目前這種魚的數量。

另據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在加州拉荷雅(La Jolla)研究象鮫的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生物學家海蒂‧德瓦爾(Heidi Dewar)表示,科學家對於象鮫在全球的分佈狀況瞭解的不多。

象鮫看起來在北大西洋、不列顛群島和美國東岸較為常見,但它們有時也會被新西蘭漁民意外捕獲。在加州到加拿大的太平洋沿海也偶爾會看到它們的蹤跡。

象鮫被NOAA列為「受關切物種」,在加拿大被列為瀕危物種。它們在北美、歐盟和一些其他地方的水域屬於保護動物,但因它們的大型魚鰭在魚翅交易中價格不菲,在公海中仍存在非法捕撈現象。

德瓦爾說,「象鮫看起來的確像史前動物。」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新聞
接二連三 花蓮漁民捕獲3500公斤象鮫
為鯊魚發聲 台動保團體籲列保育
4月捕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  須通報
大魚扯落釣竿 8旬翁撿拾溺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