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無國界 昆省國際領養日30週年慶

人氣 16

【大紀元2015年0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倪爾森、林達布里斯本報導)昆士蘭國際領養家庭(IAFQ)於7月26日在布里斯本基督教中學大禮堂,舉行成立30週年紀念活動。他們多年來堅持不懈,不分國界地為來自各地的孩子們獻愛心,安排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給有能力的澳洲父母領養。被領養的兒童來自非洲、中國、韓國、印度、以及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其中來自臺灣的孩子們是人數最多的一個族群。

為了讓被領養的孩子們牢記自己母國的文化,在國際領養日這一天,收養孩子們的澳洲父母陪同孩子一起表演各個國家的舞蹈。孩子們手握自己國家的國旗,身穿傳統服飾來參加遊行。

昆士蘭國際領養家庭的會長麗莎‧狄波說:「我們會長期幫助這些孩子,在被認養的整個人生旅程中保持聯繫。」

臺灣中心主任,董幼文很支持這些具有愛心的收養家庭,她說:「許許多多的澳洲昆士蘭具有愛心的收養家庭,他們領養了來自臺灣、孤苦沒有辦法獲得家庭溫暖的幼兒。從2005年以來,都是由李婉麗老師的小寶貝中文班來指導他們學習中文。」

李婉麗老師表示小寶貝中文班成立於9年前,旨在讓孩子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文化,並且幫助父母瞭解如何使領養的孩子明白自己的身份,多年來備受好評。

李老師說:「當您的孩子在成長的時期,怎麼樣去適應心理上的變化。因為孩子被領養,在學校可能會碰上奇怪的眼光,為甚麼一個白人的父母會收養不同膚色的孩子,他會指導這些家長怎樣跟孩子們說,我們為甚麼收養你,讓孩子心理會比較平衡。」

領養兩名臺灣孩子的羅絲和詹姆士‧馬丁夫婦,也是小寶貝中文班的協調人。

羅絲說:「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他們原本家庭的語言,因此先生詹姆士先利用晚上時間開始學習中文。」

馬丁先生接著訴說了一段小寶貝中文班緣起的故事。原來李婉麗老師就是他的中文老師,他發現李老師對幫助孩子很感興趣,因此邀請她開始給自己的小孩和其他認養家庭的小孩上中文課。李老師總是在特殊的節慶日教導他們相關的文化,譬如中秋節的由來。有時一起包餃子、粽子,這些飲食文化還有舞獅子等等,讓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很大的學習興趣。

被領養的臺灣孩子參加臺上遊行(林達/大紀元)

小寶貝中文班協調人Rosey與臺灣中心董幼文主任。(林達/大紀元)

昆士蘭國際領養家庭會長Lisa 切大蛋糕慶祝30周年紀念.(林達/大紀元)

昆省國際領養日30週年慶典上,澳洲媽媽與領養的孩子們親情互動 (林達/大紀元)

孩子們的最愛-舞獅子(林達/大紀元)

責任編輯:簡玬

相關新聞
維省土地稅率連年增長使小企業不堪重負
澳洲政府增加偏遠區醫療診所撥款
昆省簽發兒童保護令創新高
昆省韓國文化日 奧運金牌泳將獲封榮譽大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