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消費者和商業信心齊降

人氣 1192

【大紀元2015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中國汽車銷售近來出現下滑,有外媒分析認為,汽車銷售通常是消費者和商業信心的及時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已經拉響了警報。

據彭博社分析報導,在龐大需求的推動下,中國在2009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現在,福特汽車認為中國汽車銷量或出現17年來的首次下滑。大眾今年上半年就遭遇了十年來的首次銷量下降。

6月份,大陸新車銷量出現了兩年多以來的首次下滑。福特預計,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僅為2300萬輛,去年銷量為2350萬輛。現代汽車也表示,其交付量有所下降。

報導稱,因為汽車銷售通常是消費者和商業信心的及時指標,因此它能夠在官方數據之前顯示經濟趨勢。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稱,鑒於汽車行業對供應商的影響僅次於房地產行業,這個行業疲軟的話,恐將加劇製造業的滑坡。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7月份降至5個月低點。

麥肯錫公司駐上海的亞太汽車業務負責人高旭稱,汽車銷量下降絕對是個中國經濟警報,其反映了消費者信心。

數據顯示,大陸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從前兩年的13.9%和6.8%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5%。不斷下降的汽車銷量可能是中國經濟逐步放緩的象徵。

不僅僅是汽車,大陸樓市也沒有像大陸媒體宣傳的那樣風光。雖然近來一線城市房產市場的銷售有所好轉,但是三四線城市的銷售卻在下滑,房地產兩極分化日益嚴重。瑞銀集團認為中國的房產施工泡沫還沒有結束,泡沫的痛苦歷程只走了一半。

瑞銀預計,即便中共當局會出台政策支持基建,明年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將放緩至2%左右,全國固定資產增速也會降至10%。房產相關行業企業的收入會減少,銀行業資產質量會進一步惡化,地方財政將不得不減少對土地財政收入的依賴。

據華爾街見聞7月20日報導,去年5月,瑞銀就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的房產市場在經歷結構性下滑,它的成因不是政府收緊政策,而是供過於求和投資需求。因為中國房產市場和工業有廣泛聯繫,房產施工下行會給多種工業施加更大的下行壓力,影響礦業和重工業,五金、建材和施工機械最受影響。

瑞銀預計,房產施工繼續下調的影響會放大,將對中國企業、地方政府財政和銀行的資產質量產生大範圍的影響:相關企業收入和現金流越來越有限,地方政府將不得不減少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無論直接還是間接風險,銀行資產可能進一步惡化。房產施工持續下滑還將削弱中國對大宗商品、原材料和機械的需求,房產、礦業和工業投資增長都面臨壓力,拖累明年全國整體GDP增長。有經濟學家認為,房地產投資佔中國經濟增長的20%。

中國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7月初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結構性通縮,一般來講通縮將造成企業利潤減少,個人預期收入降低,宏觀經濟悲觀衰退等效應。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延2014年強勁買氣  台上月汽車銷售長紅
美汽車銷售差 美股下滑
美國4月份汽車銷售額提升 聚焦5大亮點
5月汽車旺銷 或將帶動福特與通用股價上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