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市議會第23選區候選人進行首場辯論

買房與改建話題攸關華社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鐘鳴紐約報道)8月5日,紐約市第23選區市議員首場辯論會在皇后區274街處的北岸塔劇院(North Shore Towers)舉行,各候選人背景不同導致所提出的政策計劃著眼點不同。不過,候選人在增加老人服務、改進學校和改善治安等核心問題上並無很大的差異。

有四名候選人參加了昨天的辯論,包括共和黨候選人康坎農(Joe Concannon)、民主黨參選人弗里德里奇(Bob Friedrich)、郭登祺(Barry Grodenchik)和林奇(Rebecca Lynch)。在現場的皇后區灣台社區聯盟(Bay Terrace Community)主席史葛瑞伯(Warren Schreiber)表示,弗里德里奇和郭登祺是「領跑者」,而另外三位民主黨參選人納吉米(Ali Najmi)、多薩曼特斯(Celia Dosamantes)、辛格(Satnam Singh)則沒有參加辯論。

辯論過程的氣氛總體上很和氣,大家在部份政策觀點上還相互支持,但辯論進行到中間的時候,候選人弗里德里奇頻頻「開火」。候選人中,康坎農曾經擔任警察局的分局局長,郭登祺有多年從政經驗,而林奇則在白思豪政府任職。因此,三人特別注意強調自己以前的「經歷」對當選以後的工作的幫助,但這一優勢顯然被從未從政的弗里德里奇的一句話給抹得很乾淨:「如果你們以前做得那麼好,那還需要坐到這裡來討論怎麼改進政策嗎?」住在附近的居民雷納德(Peter Reynolds)表示,弗里德里奇的這句話很有殺傷力,他認為當晚弗里德里奇的表現最好。

買小房改大房 不受歡迎

約有近2百人參加了昨天的辯論會,但是幾乎沒有看到華裔面孔,雖然辯論中討論的很多議題皇后區的華人可能不會很關心,比如選區內的精神病設施、聯合大道(Union Turnpike)旁邊的空地用來幹什麼等。但候選人討論到的買房、改建房屋等議題,則事關華人的利益。

在討論到紐約市的合作公寓稅收問題時,候選人都表示現在合作公寓的稅太高了,而且林奇在討論自己減輕稅賦的「三點計劃」時,明確表示反對外國人在選區內買康鬥。她說:「有些外國人在這裡買了康鬥,一年只來這裡住幾個星期。」而在討論白思豪政府打算調整全市的規劃、多蓋可負擔住房時,候選人一致反對這一計劃,不接受增加社區密度的規劃調整,認為23選區沒有公共交通(地鐵、長島火車等),不應該增加可負擔住房。弗里德里奇特別提到,他不支持在小房子旁邊改建大房子的做法。

責任編輯:季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