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金】手機吹寒風 蘋果將一枝獨秀?

文/金谷道

人氣 988

【大紀元2015年09月21日訊】在智能手機增長預期趨緩,中國第二季甚至出現衰退4%之際,全球手機業者哀鴻遍野,裁員聲浪此起彼落,後段班品牌8月開始裁員,微軟、宏達電(HTC)、聯想(Lenovo)的裁員人數2千人起跳,其它如黑莓(Blackberry)、松下(Panasonic)、索尼也都有千人不等的裁員。

前段班的三星最近季度手機部門獲利劇降37%,市場傳聞該公司計劃裁員1萬名總部員工,惟公司高層稱只將員工調職,但坦承年底前薪資凍結。

就連上游的手機芯片供應商高通(Qualcomm)也因第三財季獲利銳減31%,在8月計劃裁員4,500人(佔15%),近日已通知1,314名聖地牙哥總部員工去職。據稱,被裁員工平均年薪高達133,500美元。

在這次手機產業裁員浪潮中,蘋果公司仍然屹立不搖,第二季iPhone在美國的市占率環比續增1.1%至44.2%,逼近包含三星、LG、摩托、宏達電等安卓陣營的51.4%,也難怪蘋果公司在今年首季囊括了全球8大手機製造商92%的獲利。

根據美銀美林證券估算,一支64GB版的iPhone 6S手機,其材料成本約占零售價格749美元31%。相比之下,安卓手機製造商因中國業者低價搶市,第二季獲利全面衰退,據估計LG每支高階智能手機的利潤僅0.02美元,宏達電還出現賣一支賠一支的窘境。

現在的問題是,當手機市場不景氣,「高階中價化,中階低價化」的趨勢下,價格和訴求「高高在上」的蘋果iPhone 6S手機究竟還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樂觀者如基金經理人穆歐蘭(Mark Mulholland)宣稱,蘋果公司本益比(市盈率)可達15倍,合理價位為170美元,較18日的收盤價113.45美元,約有50%的上行空間。

的確,蘋果公司的前瞻本益比僅約11倍,低於標普500成分股的15倍左右,看似相當便宜,也難怪市場分析師的共識仍是「買進」蘋果公司,平均目標價上看139美元,高於7月21日創下的歷史天價131.62美元。

但眼尖的投資人不禁要問,當市場的呼聲一面倒地建議「買進」蘋果公司時,為何該公司的股價竟領先美股進入熊市領域?其股價為何不能在8月的股災中屹立不搖?

誠然,蘋果公司向來的可貴之處在於「創新價值」,從iPod、iPad、iPhone到Apple watch,該公司一直引領科技產業的創新潮流,而這股創新力量是否会隨著iPhone佔蘋果公司營收高攀達63.2%後「盛極而衰」?此外,在4月推出Apple watch後,該公司一直不願透露實際銷售數字,已加深市場對於蘋果公司「後繼無力」的疑慮。

悲觀者認為,蘋果9月9日的新產品發布會「平淡無奇」,該公司由於中國市場曝險過大(佔比26.7%),將面臨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飽和(第二季同比衰退4%,IDC估計2015年僅微增1.2%)的困境,iPhone在中國市場大幅成長68%的盛況恐成絕響。

此外,由於近年美元升值,一支750美元的iPhone手機在印度售價達49,000盧比以上,在巴西一支蘋果手機要價3,499雷亞爾(BRL),換算成美金976美元,在人均年所得僅1,610美元和11,700美元的印度和巴西,蘋果手機堪稱「奢侈品」,這些國家的消費者較可能青睞便宜的低階手機。

在美國,T-Mobile和威訊通訊(Verizon)等手機營運商先後終結手機合約補貼,蘋果則新推分期付款方案希望刺激用户每年換機。但問題是,許多用戶的舊款iPhone仍然堪用,新手機iPhone 6S的功能改善不多,換機或升級的實際效用頗值商榷,為iPhone 6S手機第三財季的出貨量埋下變數。

當蘋果公司漸漸失去「創新光環」,增長動能備受質疑,而盈餘重心iPhone又面臨手機市場飽和,加上競爭者逐漸凋零的此時,蘋果公司正「高處不勝寒」,股價低本益比或將成為常態,直到營運數據出現明顯的變化。

責任編輯:李玉

相關新聞
搶新聞市場 蘋果公司推免費新聞App
警惕!移動電子產品增患癌風險
iPhone明年模樣 挑戰更薄
2015年9月最好的10款智能手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