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將啟動超常規政策?財新密集釋政經變局信號

人氣 10777

【大紀元2016年10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華綜合報導)親習近平陣營媒體財新網日前刊登大陸學者的文章,稱大陸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突出,解決問題需要系列政策調整與體制改革;建議習當局啟動超常規財政政策。財新網近期還發表多篇文章,直指中共經濟與政治體制弊端,替習陣營釋放政經變局信號。

10月3日,大陸財新網在首頁重發兩篇舊文,一篇是8月22日已發表的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的文章「宏觀經濟形勢和結構再平衡」;一篇是9月25日已發表的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的文章「有必要啟動超常規財政政策嗎」。

王小魯:解決結構失衡 需要系列政策調整與體制改革

王小魯在文章中稱,最近一個時期經濟增長一直在持續的走軟和下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內因,有很多方面的數據在顯示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

文章表示,現在結構失衡問題,突出的是房地產過剩、槓桿率過高,這幾個因素都和投資過度、過度的信貸擴張有關係,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也要通過相關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調整才能解決。同時,還需要推進一些體制方面改革。

王小魯建議,貨幣政策要從過於寬鬆的政策回到實質的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調整,關鍵是改善政府支出結構,特別要擴大民生方面的支出,包括教育、環境、社會保障等等方面的支出。行政體制需要改革,要改變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使得政府向服務型的政府回歸。

管清友:有必要啟動超常規財政政策

管清友在文章中分析,大陸上半年兩個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基建投資與房地產,下半年都面臨放緩壓力。基建投資方面,最主要風險在於財政收支壓力加大,財政自有資金難以滿足基建投資大規模資金需求。房地產方面,房價快速上漲積累風險,地產調控政策趨嚴;地產投資將出現明顯回落。

文章認為,在貨幣向實體傳導受阻、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政策托底空間有限,未來穩增長需以類財政政策為主,有必要啟動超常規財政政策。

究其原因,從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央行6次降息、5次降准,但貨幣寬鬆所釋放的流動性與融資成本降低,並未帶動實體經濟回升,最主要原因在於貨幣傳導機制受阻,流動性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因此,接下來有必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條件。

第一,遏制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趨勢。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增加融資渠道。在制度上必須進行改革,包括產權保護、降低國企壟斷、財稅制度改革、降低宏觀稅負率、加快形成統一市場減少物流成本等。

第二,從需求端引導長期過剩資金進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未來要擺脫過度依賴貨幣信貸政策的傳統做法,在超常規財政政策上發力,發行特別國債、建設國債,吸納資金用於長期建設。

首先,支持一批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成為新的一線城市。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其次,加強中心城鎮建設,通過產業政策引導、財稅政策支持的方式,加快這些中心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和人口聚集。

再次,加快區域間、城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互聯互通。

最後,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公共服務供給,一是財政資金向供給短缺的地方傾斜;二是推廣PPP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三是放鬆市場准入條件,教育、醫療、養老符合人口結構變化下的產業轉型。

當前PPP面臨十大問題

所謂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管清友表示,目前中國的PPP項目集中在市政建設和交通領域,而PPP成熟的國家如英國主要領域是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當前中國的PPP面臨十大問題:
第一,主管機構交叉重疊,權責利界限難分清;
第二,PPP上位法體系未建立,下位法衝突;
第三,地方政府信用缺位,契約意識淡薄,社會資本顧慮重重;
第四,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設不到位,社會資本參與運營十分被動;
第五,PPP項目用地政策尚未明確,項目土地取得困難;
第六,PPP項目收益偏低,社會資本財務投資動力不足;
第七,金融工具和市場不完善,融資渠道不通暢;
第八,PPP項目監管環節相對滯後,導致隱患凸顯、問題頻發;
第九,缺乏專業人才和中介服務機構,PPP方案設計水平不高;
第十,金融體系配套不完善,退出機制不暢。

管清友建議,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釐清各自職責範圍,協調推廣PPP;並儘快推動PPP立法。政府應借鑑國外PPP交易所,依託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為社會資本提供多元化、規範化、市場化的退出渠道。另外,相關各方應儘快完善PPP融資市場,積極吸引和整合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社保基金等資金進入。

財新網替習當局釋放政經變局信號

財新傳媒總編胡舒立與王岐山、習近平關係密切,其旗下的財新網等媒體頻頻替習陣營釋放政治與經濟動作信號。近期,財新網接連發表敏感文章,直指中共經濟與政治體制弊端。近年來,財新網還屢屢發表文章大談民主與法制,批判中共政治制度,釋放政治變局信號。

9月26日,財新網刊登署名為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的文章「近十年財富分配不公的主要源頭」,直指大陸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深層原因在於中共經濟與政治體制弊端。財新網特別註明,該文是應中共中央辦公廳信息局要求撰寫,並於2016年3月15日上送的內部研究報告。

9月18日,財新網發表財新傳媒總編胡舒立撰寫的社評「堅決揭蓋子,構建新型政商關係」。文章說,遼寧賄選案震驚全國。這一案件複雜,不健康的政治生態與經濟困境互為表里,陷入惡性循環已是無可迴避的現實。

文章認為,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民主和法治建設,這不僅是嚴肅法紀、維護政治秩序的需要,也是東北等地經濟擺脫困難的需要。遼寧的蓋子已經揭開,國人自然會猜測還有什麼地方的蓋子仍在捂著。只有堅決揭蓋子,才能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經濟才能走出困局。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國時局一週大事解讀:政經變局信號雲集
中國大變局最新三大信號
新年之際財新刊文:迎接一萬年以來大變局
網傳中共經濟學者內部講話:千年之大變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