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貿易保護主義崛起 台灣如何走出去

人氣: 2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6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嚴重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蔡明芳表示,影響貿易的關鍵已不是單純的貿易政策了,關稅不是真正影響貿易的關鍵,而是還有產業補貼、環境汙染、勞動條件、跨境投資等,他建議,組織國家隊有助避免廠商面臨的投資障礙,減緩廠商彼此間殺價競爭。

蔡明芳說,有人把經濟停滯原因歸咎於過去政府的政策錯誤、產品過於集中在ICT產業的生產、出口市場過度倚重中國大陸、產品過度集中在中間財的生產等問題上,這些當然都是顯而易見的原因。但台灣在教育環境、勞工問題、財政穩定與環境永續的問題上,同樣面臨了重大挑戰。

蔡明芳認為,要處理此一連串的結構性問題,所需要的處理方式剛好與G20杭州峰會所提出的九大優先領域改革相互呼應。若台灣政府可以好好處理這九大優先領域,對想要尋找經濟新動能的台灣而言,絕對是一劑強心針。

首先,政府要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目前政府宣示要加入TPP與利用新南向政策,以強化台灣貿易動能與拓展多元的出口市場。在吸引廠商的投資方面,雖然行政院長林全已宣布要擴大民間投資、改善基礎設施,但也坦言只是「安慰劑」,故似乎仍找不到刺激民間投資的解藥。

但事實上,投資必定牽涉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因此,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協調定是營造良善投資環境的先決條件。特別是政府如何確保新南向政策的廠商在被投資國的投資保障,必然是新南向能否成功的關鍵。

勞動力改革與教育息息相關

再來是推動勞動力市場改革與提高教育程度與技能,蔡明芳提到,不論是台灣或中國,均面臨勞動條件不佳與產能過剩問題,勞動力改革或提升與教育息息相關,如何導正錯誤的教育政策方向與跨部會進行教育與人力資本訓練的資源整合,成為重現台灣經濟活力的首要之事。

第三是鼓勵創新,蔡明芳表示,硬體製造是台灣的強項,軟體則是歷任政府扶不起的阿斗。除了常被批評的補貼政策外,當主要工商團體理事長都是同一人時,你會指望台灣有創新的空間?在勞工「低薪」與廠商「微利」的台灣,沒有好東西的市場,創新是不可能有生存空間的;還有,不斷倚賴外國大廠給訂單或幫忙找需求的台灣,創新的誘因何在?

蔡明芳說,創新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東西給下游廠商或消費者,目前國發會所規劃的「亞洲‧矽谷」,是希望產業與學校合作培養創新能量,同時與先進國家大廠合作,結合台灣既有的硬體製造,尋找台灣產業的新契機。

蔡明芳表示,第四是改善基礎設施,透過基礎設施提高生產力及就業機會,改善並強化金融體系,促進財政改革,在金融改革與健全資本市場上,台灣要吸引外人投資,就必須符合國際標準的金融監理與金融法規。

在政府財政改革的議題上,由於少子化與老年化,使得原本制度設計早有問題的各行業退休金制度面臨可能破產的疑慮,蔡明芳提到,如何減輕年輕人負擔與確保退休後可以安養晚年,是政府該做且正確的事,因此,年金改革是維護財政永續的重要改革工程。

最後是確保環境的永續發展,蔡明芳說,環境的問題日益受到人民重視,重產業輕環境的時代已過去,政府要多一些環境問題的思維,才不會與人民越走越遠。環境汙染也是中國政府無法迴避的問題,因此,在社會已逐步邁向富裕的時候,如何給人民一個宜居的環境,是中國當局須正視且須立即處理的問題。◇

責任編輯:旻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