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家出3位清華學子 爺爺資治通鑒不離手

人氣 2228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近日,大陸媒體報導,陝西咸陽市長武縣一農家出了三位清華學子。張家是當地有名的耕讀人家,保持了傳統的家風,恪守孝道,提倡包容、厚道等。張家爺爺90多歲時還《資治通鑒》不離手。網民稱,這樣的家庭讓人羨慕,並呼籲恢復中國傳統文化。

年初一張家按照傳統方式團圓過年

據大陸《南方都市報》2月11日報導,大年初一早上,在陝西咸陽市長武縣彭公鎮鴉兒溝村張家,25歲的小伙子張秦宏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給父親張寬信行跪拜磕頭禮。張秦宏是這個家庭出的第三個清華大學生。

年初一這天,張家很熱鬧,除了在加拿大的五弟,張寬信弟兄4個都攜家眷回到祖屋團聚,按照當地的風俗,一家人要團團圓圓一起吃一碗長面,取吉祥長壽之意。

張家子弟說,老人雖然不在了,但是「神」還在,兄弟齊心和睦,都約好聚在一起過年。

張家一樓客廳裡供奉著張家3位先人的照片。由於家中老人剛去世兩年,張家還守孝。按照當地的風俗,兄弟4個把老人牌位請回家,老大張寬仁在祖屋的靈牌前陪伴。

年初一下午,張家廚房做了魚、雞、丸子等十個菜,取圓滿之意。在吃飯前,一家人挨個給先人燒紙、磕頭,緬懷先人,恪守孝道。

過年,張家人聊天的主題是團圓以及感念先人。如今他們一家人和睦融洽與先人傳承下來的良好家風分不開。

張家傳承良好的家風

張家是當地有名的耕讀人家。張秦宏說,有的孩子覺得讀書是為了父母,但是對於他們張家子弟來說,讀書就是喜歡讀書。

張秦宏說,爺爺喜歡看《史記》、《資治通鑒》,一直到90多歲,還《資治通鑒》不離手。爺爺還愛讀《菜根譚》。小時候他回老家,看到爺爺都是在看書,爺爺還教他們學寫毛筆字、下象棋。

張家老人在世時就很強調孝道。張寬信說,現在張家仍然堅持兒孫給長輩磕頭,長輩給兒孫發壓歲錢的習俗。

張家的家風傳承從張秦宏的爺爺開始。其爺爺曾在黃埔軍校分校臨時訓練團學習財會專業,49年後學了中醫做了醫生,給鄉親看病直到80多歲。奶奶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對這個家庭影響也很大。

老人們教育子女,強調他們對人要包容,學會吃虧。他們兄弟5個的名字也體現了父母親的理念,大哥張寬仁、二哥張寬理、三哥張寬信、四弟張寬虎、五弟張寬榮。

張寬信說,父母親總是強調做人要厚道,多為別人考慮,他們兄弟幾個從未紅過臉。

張家有良好的家風。如1984年,張寬榮考上了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當時,其父親做醫生只能負責家庭的日常開支,二哥張寬理就負責弟弟張寬榮的生活費,直到弟弟畢業後,他才娶妻生子。

2007年,張寬理的兒子張秦銘也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張寬理說,他家對孩子的培養主要是給其創造學習環境,孩子上大學之前,他們在家從未看電視。他家還注重對孩子的興趣如下棋、踢足球、畫畫、打拳等的培養。

另外,張家叔叔輩也很重視對子侄們的培養、教育和提攜。

網民稱:這樣的家庭多好啊,家風讓人敬仰、佩服;讀史之人絕不簡單,這個家族是有文化底蘊的;一農家出三位清華學子固然叫人羨慕,但更讓人羨慕的是張家家和萬事興;張家興旺的很大原因是傳統家風的繼承,對孝道的重視等。

還有網民稱:張家是真正的書香門第,中華傳統的傳承之人;現在中國就缺這樣的傳統,傳統文化丟失了;新聞界應該大力宣傳這樣的家風和傳統孝道,傳承和恢復傳統文化,人人有責。#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中國傳統過年「敬天信神 感恩知報 辭舊迎新」
「神韻將中國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地產商:中國傳統文化具普世價值
老闆:神韻恢復傳統文化 使命很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