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教師:中國學生找到英語的妙用

人氣 3769

【大紀元2016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在北京中國外交學院教授英語的德巴特斯(Matt DeButts),日前在《外交政策》發表專文說,中國學生以英語交談時,較容易卸下心防,分享不欲人知的心事。

德巴特斯說,來到北京教英語前,已做好可能會面臨各類情境的心理準備,例如學生抄襲作弊、不想參加課堂討論、喜歡死記硬背等等。來到北京後,沒料到的是,中國學生以英語和他交談,說出了許多多年來一直埋在心底的秘密。

羅西:我的父母是白癡

羅西(為保護當事人,文中所有學生的姓名都不是真名)在德巴特斯的英語口試,選擇的主題是「我的故事」,說出了不欲人知的出身。

她來自離北京不遠的城鎮,雙親聾啞,無法自理生活,父親吸毒且有暴力傾向,母親曾因盜竊入獄,父親還會強迫她買針頭。

羅西告訴德巴特斯,自小周遭的朋友都嘲笑她,因此上了高中後,她決定要隱瞞她的家庭背景。上了大學,也從未向他人提及此事。

原本10分鐘的口試,羅西說了40分鐘,向德巴特斯說出她的秘密:悲慘家庭生活的細節。

德巴特斯發現,對羅西來說,英語是她遠離父母及家庭的避風港,她專研英語,並因此獲得保送北京中國外交學院。在北京,每天晚上花幾個小時看CNN和BBC,學習英語。羅西說:「英語是美麗的,讓我感到與眾不同。」

愛德華:暢談對抗抑鬱症的心路歷程

他說,羅西不是特例,很多中國學生,不論是在考試或課後討論,用其它語言與外國老師說話時,顯得特別地開放,急切地分享他們的個人及家庭生活的細節。

德巴特斯的另一名中國外交學院學生愛德華,在英語作業中暢談他對抗抑鬱症的過程。他說,在講英語時,他比較不會陷入無法控制的情緒,但如果說普通話,會使他感到窒息,會變得太情緒化而無法交談。

另一名中國學生告訴他:「當在說英語時,感覺好像不是我,而是別人。」這名學生在說普通話時,是順從、害羞和保守,但在英語課堂上,他變成冒險、開放、豪爽,敢說他用普通話不敢說的內容。」

「英語」是面具

「英語」彷彿成為中國學生的面具,是他們說真話及聽眾反應的緩衝區,說英語時,他們更關注怎麼表達,而不是內容,因為如果有誤解,英語可以是說錯話的藉口。

學生們這樣的坦率表現,完全不像不喜歡成為關注焦點的中國人。曾在中國教英語的美國作家Peter Hessler著書表示,中國人通常要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才會對初認識的人卸下心防,自由交談。不過,也只限於雞毛蒜皮的事,嚴肅話題是禁區,絕不會輕易與他人分享看法。

根據德巴特斯的觀察,中國學生對外籍教師願意敞開胸懷、吐露不欲人知的心事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外籍老師的教學方法,沒有與學校管理人員或其他中文教師的過多接觸,以及只是短暫過客等,使中國學生願意親近外籍教師。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美國大學通過視頻面試考核中國學生
找人代考留學美國 中國學生及槍手斷送未來
首位哈佛畢業演講的大陸生 歸功嚴父慈母
作弊東窗事發 美中國留學生悔不當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