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屬哪種轉型正義

人氣 136

【大紀元2016年06月17日訊】由駐波士頓教育組與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專協)6月11日合辦「2016頂尖大學訪問學人暨菁英學子學術論壇講座」第三場演講,邀請三位訪問學人郭秀鈴、葉浩及林福仁等帶領大家從柏林到臺灣,世界走一圈,吸引約50人參與。

演講首先由西洋現代建築與藝術史專家郭秀鈴教授,從柏林城市的建造探討二十世紀初期對「未來城市」的想像。郭教授展示許多柏林城市的照片,由德國納粹時期希特勒希望將柏林打造成「世界之都」的設計圖,說明柏林的設計是參照其他國家城市如巴黎、希臘及美國華盛頓特區等,將重要的交通工具火車站建於柏林城市中心軸,並在軸線另一端興建雄壯宏偉的國會大廈,意使人民從火車站走出後,立即感受到柏林城市的宏偉氣勢。

郭教授緊接著介紹二十世紀初,建築家對「未來城市」的想像。透過二十世紀初建築家提出的未來城市構想與建築照片,不難發現當時的城市想像元素,已普遍使用於現今建築中,如結合綠地的花園城市;Bruno Taut的馬蹄形建築意圖打破都會大樓,結合住宅、大自然,形成互助的社群,這樣的概念與現代的社會住宅不謀而合。

郭秀鈴從近代建築發展觀察到,歐洲各城市發展出適合自己城市文化脈動的城市模式,唯有結合居民生活起居,城市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續運作。因此,城市模式是無法直接複製於另一城市,這樣只會產生缺乏生命力的城市,巴西首都巴西利亞(Bracilia)與澳洲的坎培拉即是例子。

看完柏林的建築,接下來回到臺灣,由政治大學葉浩教授探討目前熱門議題「轉型正義」。

葉浩說明「轉型正義」是在不影響現在生活,避免產生動盪下,反省過去,對過去受到不義對待的人給予應得事物或補償,以期面對和諧的未來。

他介紹世界各國的轉型正義主要有3種模式:德國及東歐的「清算模式」、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的「和解模式」,及西班牙選擇遺忘的「遺忘模式」。而臺灣的轉型正義則是「半清算」、「半和解」及「選擇式遺忘」的特殊情形。雖然正義意指「給予每個人應得的事物」,但不同人對於「應得」的定義、標準及理由看法不同,也衍生臺灣轉型正義在討論與實踐上,有許多歧异。

最後,葉浩指出臺灣的轉型正義存在包括社會大眾對於威權體制的心態難以翻轉與改變、公民精神的塑造及臺灣是否能直接複製其他國家模式等困難點。

緊接著與大家分享的是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的林福仁教授,說明何謂「服務科學」。

林福仁解釋,「服務科學」(Service Science )是2004年興起的跨領域學科,而清大的服務科學研究所,以人文素養為基礎,結合管理、工程與設計等跨領域專業,強調培養跨領域整合的服務科學人才。因為是強調跨領域學科,服務科學研究所鼓勵學生要先突破及改變自己,才能進一步與他人合作,進而服務人生。林福仁強調「服務科學」是門「行」的科學,強調實踐,希望學生能「透過自己的做到,成為別人的需要」,透過實踐,達到服務別人的目標。

另外,林福仁也介紹經過波士頓一年的訪問研究,他提倡「波士頓-臺灣知識交流平台」,希望透過平台結合波士頓與臺灣兩地豐沛的學術人才交流,帶動兩地教育與產業轉型共創價值,歡迎聽眾與他分享對這項新計畫的建議想法。◇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臺灣精英談健康與科技
頂尖大學訪問學人MIT學術分享
美國AoPS網上菁英數學 助孩子進頂尖大學一流企業
QS亞洲大學排名58 台師大連6年排名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