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訪台藝大校長陳志誠 擘劃台灣文化國際藍圖

台藝大校長陳志誠。(陳柏州 /大紀元)

人氣: 53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新北市報導)前文化部派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日前正式接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為因應新時代,他認為,學校須跟新社會密切結合,故將設立「學創平台」作為對話機構,打造「藝術大工坊」,讓理論與實踐並行;並且跨界整合,從學校專業養成一直到業界,往有利於國際交流方向建置邁進。

溫文儒雅的陳志誠,在接受長達2小時的《大紀元》專訪中,精神奕奕地述說他的理念與在國際間的所見所聞,以及將如何借鑑法國經驗,逐步落實在台灣的藝術領域。

陳志誠自豪地說,台藝大國際交流做得不錯,有170間姊妹校,都是英、法最好的藝術學校,希望從教育開始,將國際頂尖藝術家邀請來台交流。台灣的基礎不錯,只是文化培養需要點耐心,等基礎穩固後就可蓬勃發展。

獲頒法國藝文勳章

今(2016)年3月陳志誠在法國巴黎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並由法國前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親自頒獎,表揚他長期致力於台法藝術文化交流的貢獻。獲頒同等殊榮的台灣人還包括國際導演李安以及知名導演侯孝賢。

賈克朗過去曾扭轉法國重經濟、輕文化的黑暗期,不僅將文化預算從5億美元爭取升高至10億美元,同時發揮富有創意、尊重藝術的才華,並且極有效率地實行文化政策。因此,由賈克朗親自頒獎別具意義。

陳志誠說,他很重視這個勳章,因為這項殊榮並非單一獎項,而是自己6年來在法國努力辦展覽、策展交流的肯定,是人生中對於這一段過程付出的一個驛站,就是這麼的一個肯定。

在駐法6年間,陳志誠共辦過1千多場次台灣藝術表演,積極而深富策略性地拓展台灣在歐洲文化藝術界的能見度,接觸到的文化領域專業人士估計有近70 萬人,幾乎全法國走透透,整個歐洲除了挪威、北愛爾蘭外,幾乎都有合作案。他笑著說,應該也算小有成就,「我想其實這個獎也應該頒給我。」

在歐洲為台灣搭建展覽表演平台,碰過什麼困難?他表示,剛被文化部派駐法國負責整個歐盟文化業務時,只有6個人,可是歐盟很大,每個國家政治、經濟體制、語言都不同,難度可想而知。不服輸的陳志誠說,「我也不信邪,因為在法國念書待了11年,老天也很支持我。」

法國留學期間,因師承國際級大師,身旁皆是重量級藝術家,「這些大師剛好都是我的老師」,由於這樣的因緣,讓他代表文化部派駐法國時,這些大師的人脈給予全力協助。

從國際間看見台灣

陳志誠在法國待了近20年,吃的都是泰國米、東南亞的水果。他不解,台灣許多農產品都很優良,技術也很進步,卻無法行銷到世界。據了解,是受到中共的打壓。

不過,「我在法國辦理1千場次表演,都沒有被打壓。」陳志誠透露小祕訣,過去政府總是透過政治力量安排演出,而他是透過專業平台接洽演出,就如同台灣的兩廳院每年都有年度表演規劃。

陳志誠會先提企劃,讓兩廳院策劃人願意把台灣節目安排到年度節目裡,包含文宣、年度節目冊、經費、藝術社群都安排好,整個年度宣傳作業都出去了,就不可能單獨把某個節目撤出,「因為都排好了,這樣中共就無法阻擾。」台灣有很好的條件,只是不知道怎麼作戰。

實際上,國際間對台灣都很正面、友善,也沒有所謂政治壓力。他坦言,國內不了解國際真正的狀況,好像中國大陸是控管台灣以外的世界,其實根本就不是,大陸經濟面代工可能有實力,但在比較精緻的層面,就不如台灣。

他舉例,各國在法國皆有設立文化中心,台灣辦的文化中心,在近60個國家中被選為前5名模範;在巴黎的各國文化機構、藝術圈,儼然就是個文化聯合國,陳志誠競選聯盟理事,更蟬聯兩屆。他認為,台灣在法國文化界中,小有名氣,國際關係也處理得不錯。

順應跨界合作趨勢

為因應大眾傳媒時代,大學需要具有開放、跨領域型實作場合。因此,台藝大正在推行藝術的「大工坊」,不再著重單一學科,而是可以跨領域、跨學院,學校涉足業界等跨界合作。

在硬體部分,目前具有高規格設備的「數位電影院」,以及耗資逾新台幣3億元改造的「台藝表演廳」與未來即將興建的「多功能運動中心」、「美術館」等 影視發展願景,基於活絡學以致用學生的全球趨勢start-up(啟動),而後透過學創平台的中介,以達到藝術「展」、「演」、「映」殿堂的呈現。

他進一步提到,將為學生建構「垂直式架構」樞紐,往上可到表演殿堂、美術館展覽、放映電影院,再往下學生若想要創作,加上學創平台作為對話機構,也不跟原來教學知識型教育脫離。

不久後,台藝大圍牆也會全部拆除,改成綠樹、植栽,「打掉圍牆,廣闊的世界都是我們的學校」,意味著讓學生有更寬闊的視野,不落於窠臼。

陳志誠更勾勒出「文化特區」藍圖。對於台藝大周邊校園景觀再造,鄰近中、小學包含台藝大延伸至捷運站、浮州車站等綠色步道,及U-Bike站設置,加上大觀藝術教育園區之綠美化計畫,讓台藝大周邊成為「藝術後花園」。

他說,「我覺得互利共榮,絕對是國家很有必要的一個合作模式」,也就是作為廣大的、幾百萬人的文教園區,甚至文化供養的地方。年底推動大型當代藝術節、展覽,希望更進一步成為「文化示範區」,向市民推行五感體驗。

為何強調五感教育?陳志誠說,因為這個影響將會伴其人的一生,也可以教養下一代有這樣的文化素養,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應該提供人類身體五感,讓人民擁有『大確幸』。」

預計多久完成這些計畫?陳志誠表示,教務部分希望1年多完成;教學體質部分要做追蹤,展開第二階段興革;工作坊實踐層面,9月可建置完成;各項硬體建設則希望3年內可完成。◇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