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行重啟14天期逆回購 引發債市恐慌

人氣 1846

【大紀元2016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8月24日,中共央行在公開市場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投放500億元(均指人民幣)入市場,中標利率2.4%。受此影響,大陸債市出現恐慌,國債期貨大幅下跌。

這是自今年2月6日以來,中共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首度重啟14天期逆回購。

所謂逆回購,就是指央行把錢借給商業銀行,獲得質押的債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還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還錢並支付一定的利率。央行逆回購操作目的主要是向市場短期釋放資金流動性。

短期融資成本提高 債市遭打擊

由於商業銀行在逆回購期限到期時要支付央行利率,較高的利率也會提高商業銀行短期融資成本。逆回購利率已成為市場新的短期利率風向標。

有分析認為,中共央行目的主要是針對債市去槓桿,通過提升短期流動性成本的方式,遏制短期資金過於快速進入債市,避免引發風險。

昨日(24日),中共央行14天期逆回購詢量消息放出後,國債期貨大幅下跌,有稱「今年以來紅火的債市遭遇『血案』」。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14天逆回購重啟只是引子,真正的風險是隔夜資金的持續緊張、可得性下降、波動性增強,導致套息交易的成本上升,甚至被迫去槓桿,引發「下跌-去槓桿」循環,這將給債市帶來長期的調整壓力。

市場資金缺乏 央行變相「注水」

中共央行逆回購放量表明目前市場上短期流動性緊張。

當天除了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還將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除去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當天央行向市場淨投入400億元流動性。

通過7天期逆回購注入市場的資金時間太短,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顏岩認為,14天期品種對流動性的緩釋作用更明顯;而14天期的資金成本高,拿到14天期逆回購資金的機構不大會用於放隔夜回購。在資金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央行拉長逆回購期限來注水,也是考慮到不希望對加槓桿的投資行為推波助瀾。

「增加14天逆回購操作,顯然是為了避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被動下調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釋放政策寬鬆的信號」,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

國信宏觀固收分析師董德志則認為,形成這一措施出台的根本原因在於總量流動性需要更多的補充,起源於外匯占款從7月份開始出現銳降。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中共央行淨投放2100億元 市場流動性仍緊
維穩市場 中共央行提前放水2900億
中共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連續七個月下降
經濟持續下滑 中共央行面臨降準壓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