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堅尼路信息亭三角地 有望建牌樓?

主辦方提六個主題的設計方案 「文化印記」似收到更多社區認同

針對堅尼路三角地該如何建設,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紐約市交通局、曼哈頓區長辦公室等機構24日晚舉行公共設計徵詢會,徵集社區意見。 (蔡溶/大紀元)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6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華埠牌樓的發展計畫,經過多年來的探討,一直「只聞其響不見動靜」,現在終於有了突破的機會。

堅尼路旅遊信息亭所在的三角地帶,是進入華埠的咽喉之地和交通要道。從這裡向西穿過曼哈頓下城,經荷蘭隧道可達新澤西州;向東經曼哈頓大橋通往布碌崙。這裡來往車流量巨大,加之臨近堅尼路地鐵站,人流集中。 現在這一地段即將改造,市府正在向社區和遊客展開民意調查。

針對堅尼路三角地該如何建設,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紐約市交通局、曼哈頓區長辦公室等機構24日晚舉行公共設計徵詢會,徵集社區意見。
針對堅尼路三角地該如何建設,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紐約市交通局、曼哈頓區長辦公室等機構24日晚舉行公共設計徵詢會,徵集社區意見。(蔡溶/大紀元)

8月24日晚,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紐約市交通局、曼哈頓區長辦公室等機構在華埠顯聖容天主教堂,針對這一作為華埠「門面」的三角地該如何建設,舉行了公共設計徵詢會,徵集社區意見。今天(26日)還將繼續派員在堅尼路三角地及附近哥倫布公園,通過調查問卷向遊客與居民徵集意見和回饋。

主辦方目前提出6個主題的設計方案,邀請民眾進行重要性排序,分別是「尋路」、「文化印記」、「溝通/社區諮詢」、「社會互動」、「公共服務」及「綠地」。其中,「文化印記」獲得24日晚徵詢會中多數到場人士的贊同,因為社區要求興建華埠牌樓的呼聲日久,一直未能如願,若能在這重要的交通路口建造牌樓、作為迎客的大門,醒目了然,是行人及司機抬頭即見的廣告載體,能起到鮮明的宣傳效果。

市議員陳倩雯除了選擇「文化印記」為最優先排序外,也指出三角區應該兼顧「溝通/社區諮詢」功能,向遊客、本地居民提供華埠的藝術畫展、粵劇表演、商戶優惠、特色美食等資訊。上述選項中的「公共服務」則指門票銷售、垃圾箱、充電站等設施。

交通局曼哈頓區局長Luis Sabchez表示,「華埠通道」改造工程由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及曼哈頓區長辦公室提供資金,至本週五的問卷調查結果出來後,藝術研究機構范艾倫學院(Van Alen Institute)將設計藍圖,社區於2017年春季確定最終設計方案,最快到2018年春季破土動工。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執行總監陳作舟說,華埠人口僅4萬多,遠不及法拉盛和布碌崙,如何養得起6,000家商鋪?華埠要想持續吸引外來的消費者,必須設法推銷唐人街的中華文化特色,在對外的幾個重要出入口(gateway)實施改造工程,主動建立和外界的通路,才有生機。早前他曾邀請城市科技學院的學生在華埠客流量大的交通樞紐地段,建立八個標誌性的門戶地標,以此激活唐人街的公共空間,包括堅尼路三角區、富利廣場沃扶街、且林士果廣場、地威臣街、基士提街的格蘭街夾喜事打街路段,以及曼哈頓橋下出口、布錄崙橋下的珍珠街。然而,萬事具備只待東風,多年來政府一直以「屬公家用地」為由否決各項計畫,這一關一直很難通過。

陳作舟說,經過長期爭取,堅尼路三角區現在終於獲得市府綠燈,下一步,他將逐步開展其它地點的設計計畫。◇

責任編輯:周美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