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年七月 移民博物館首展華人故事

下東城廉價公寓展覽 三個移民家庭的故事 重現紐約市的過去

移民博物館中還原的移民家庭廚房。 (Samira Bouaou/大紀元)

人氣: 1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6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19世紀中葉,大量移民湧到紐約,廉價公寓應運而生,當中不少集中在下東城區,因為新移民經艾麗絲島入境後的第一站就是下東城,一時間,這裡聚集了華裔、波多黎各裔、德裔、愛爾蘭裔、意裔、猶太裔等族裔的移民,這裡成為紐約首個文化熔爐,至今還存留著紐約最早的房屋。

位于果園街103號(地蘭西街交口)的廉價公寓博物館(Tenement Museum),目前正在裝修,即將于明年7月向公眾開放。
位于果園街103號(地蘭西街交口)的廉價公寓博物館(Tenement Museum),目前正在裝修,即將于明年7月向公眾開放。(谷歌街景)

在這種背景下,當時的紐約市政府發明了出租公寓樓(The Tenement),將單家庭住房分隔成多家庭的居住空間,這一創舉構成了下東城住房的特色景觀。19世紀結束之際,下東城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居民區。

移民博物館重現移民家庭的制衣工作。
移民博物館重現移民家庭的制衣工作。(移民博物館網站圖片)

位於下東城果園街(Orchard St)97號的廉價公寓博物館(Tenement Museum)也被稱為移民博物館,這棟五層磚樓的老房,在1863年和1935年間曾經居住過來自20個不同的國家的7,000多人,正是這一時期特點的反映和表現。

移民博物館內景。
移民博物館內景。(移民博物館網站圖片)

現在,作為全美第一家展現城市新移民生活面貌的移民博物館除了原址外(果園街97號),於2007年又購買了果園街103號,目前正在這裡籌劃包括華裔移民家庭在內的三個移民家庭的故事,該展覽將於明年7月向公眾開放。

位於紐約市下東區Orchard大街97的移民博物館,博物館內未經還原的一房間。
位於紐約市下東區Orchard大街97的移民博物館,博物館內未經還原的一房間。(Samira Bouaou/大紀元)

果園街97號的展覽側重於展現從1863至1935年的移民歷史,而果園街103號的展覽將展現二戰後的移民來美生活,三個家庭分別是1950年代二戰後從歐洲逃到美國的猶太家庭,1960年代生活在下東城社區的波多黎各家庭,和1965年從香港移民來美的黃女士一家,這個香港家庭有四個孩子,父親在華埠餐館工作,母親在服裝工廠當縫紉,是典型的早期華人移民的選擇——「男的做餐館,女的去衣廠」。

未經還原的房間牆上,使用多年的壁紙和乳膠漆。
未經還原的房間牆上,使用多年的壁紙和乳膠漆。(Samira Bouaou/大紀元)

早期的猶太及意大利新移民工作也是以製衣為主,1950年代後由香港移民取而代之。上述的三個移民家庭中,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家長在服裝行業工作。博物館為此將在公寓展覽中復原黃女士母親的車衣工作,擺上古老的縫紉機,屆時工作人員將用這些道具、蒐集到的以前租戶的資料、記錄和照片,帶領參觀者穿越不同的房間、體驗新移民早年的真實生活狀態,重現紐約市的過去,映現紐約市的現在。

1943年,《排華法案》廢除,允許每年105名華人的入境移民限額。但是大規模的華人移民無法恢復,直至1965年的《入境移民與國籍服務法案》 通過,允許家庭團聚。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1950年到1970年間,在紐約的華人人口從1萬8千多人增加到近7萬人,到2010年更是達到了48萬6千多人。現在的華人是紐約人口增長最快的族裔。◇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