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人生 無懼風浪

記加州瑞航德社區大學華裔女校長潘子瑜

人氣 174

文│沈一鳴

1949臺海風浪

臺灣海峽,有人説並不寬,兩岸同宗共祖血脈相連。 然而1949年的臺灣海峽風高浪急,斬斷多少親情骨肉,惶恐中潰散的不僅僅是政權,更是人心和對未來的期盼。

潘子瑜的祖父原是清末福建一員秀才,父親至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前擔任泉州日報總編,一直心懷傳統報人理想,希冀著文化興邦,然而百萬「凶」師渡過長江之後,共產黨軍隊的炮聲幾乎粉碎了一切懷有舊時代情懷的普通人的平靜生活。國民政府的臺灣戰略防禦第一線就是金門、馬祖守兵,他們多是從福建浙江新徵兵員。留下來服務新政權,還是捍衛原有的黨統?潘子瑜的父親棄筆從戎,擔任金門防線的一名前線指揮官。

友人善意勸告父親儘快將人在大陸的妻兒接到臺灣,並借出500大洋買下三張船票,潘子瑜的母親和兩個哥哥,搭乘倒數第二班輪船離開廈門,而最後一班輪船駛出後傾覆於海峽的驚濤駭浪中。是秉持正義的人得到了福報,還是冥冥中另有安排?後來中共政權在大陸不斷運動和清算,多年後一家人回想起來仍然惶恐。

女兒當自強

出生在臺灣的潘子瑜由母親一手帶大,政務在身的父親與家人聚少離多。半個多世紀後,已經擔任美國的大學校長的潘子瑜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教育時,笑著説:「當時的教育就是填鴨子,只知道死讀書。」母親操持了家庭的一切,知識改變命運,似乎只有書本裡的每個符號單字,是構成未來的拼圖。

父親常年在外,一回家父母便常常開始爭執,這是幼小的潘子瑜不可理解的大人的世界,同樣作爲女性,潘子瑜看著執拗堅強的母親,幼小的心靈中,默默的念叨著,長大了我誰都不能靠,一定要自強!

從小學到大學的念書成績一直很好,畢業於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後,潘子瑜先是在英文中國郵報工作,後又去了當時最大的廣告公司國華公司擔任業務策劃工作。

書香門第,「女」承父業,人生似乎也可以這麼平靜順利度過了,然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潘子瑜的生活再起風浪。

獨闖美利堅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美建交和臺灣退出聯合國,引發了巨大的民間惶恐和政治前途不確定性。1975年四月五日清明,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過世,當日傾盆大雨,老人們都説,雨下得真大,天都漏了。

1976年九月九日重陽,海峽對岸也傳來了毛澤東病逝消息,兩個左右著中華民族命運的兩個最重量級政治人物走後的真空,更加劇了臺灣民間的恐懼。數十年來共產運動的惡行讓潘子瑜這樣的「敵人」的家屬,更是惴惴不安。

由於工作中接觸的客戶都是跟美國比較有關係,工作努力出色的潘子瑜身邊的同事都是男性,從小自立自強的養成,讓她有了決心前往美國,既可以告別恐懼,也能讓年輕的人生在新的天地中經受歷練。

數字是全世界的語言

「來美國之後,覺得新聞那一方面,我的英文更加比不上,還有對美國的市場方面不夠了解。」潘子瑜說,自己的英文在臺灣時雖然算是很好的,但剛來到洛杉磯時,很多俚語聽不懂,需要揚長避短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她最終決定鑽研會計專業,她說: 「我想那個會計都是用數字的,而數字是全世界的語言。 」

二十多歲的潘子瑜找到了她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她說:「我第一個工作,雖然是會計工作,但是是跟人家討債的,客戶欠了債,我就要去打電話討債。」這份工作起薪一小時三塊多。她說,討債有時需要打電話到美國南方地區,那裡美國人的英文發音會不一樣、有時不易聽懂,這些都是當時要面對和克服的,同時,在臺灣從未接觸過電腦的她,需要從頭學習電腦操作,學習使用電腦做分析報告。

作為外來族裔,與本地人沒有辦法平行競爭,靠的就是認真的態度,在工作中注意多聽、多觀察,每天都早一點上班,晚一點走。半年後,勤勉的她,得到了升遷。

「是一個小組長,管16個人,在一個禮拜之內,我把16個人的工作一個個都學習起來,所以如果有人生了病、不來上班,我就能接手那些人的工作。」之後潘子瑜一邊在拉文商學院(University of La Verne)攻讀MBA商業管理碩士,一邊在瑞航德學院任全職會計,晚間還在該學院教授會計課程,同時她也會在週六、日時在洛杉磯城市學院教授會計課 。

開明教育培養溝通與自立

「有一陣子又讀書、又上班,一個全職班,三、四個兼職班,所以是很奮鬥,很辛苦。」在異鄉埋頭奮鬥的潘子瑜說,那時自己很少有休息時間,只是努力在職業與教育方面為自己積累更多技能。

在會計方面既有從業經歷,又有專業理論知識的潘子瑜,豐富的經歷錘煉了她的教學能力,她教授的會計課程很受學生歡迎。她說:「考試的時候,我都讓他們帶書來考試,懂的話就可以做出來,不懂的話再帶十本也做不出來。」

就在潘子瑜一天上四個班的時候,身邊還帶著女兒。美國長大的孩子自由叛逆,而潘子瑜也從中國傳統的填鴨、虎媽式教育改變,她經過了無奈,到放下,再到體悟和改變。

有一次孩子翹課了,作爲母親的她第一時間沒有憤怒,而是和聲樂氣地關心和溝通,當孩子明白了學習爲何,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活爲何時,自覺自立的品質就可以建立起來。

1987年,潘子瑜進入瑞航德學院財務部門工作,從最基層做起,1990年晉升為財務主計長,2004年升任財務副校長,2012年參加全美範圍內徵才的潘子瑜,從30多位申請者中成功競任瑞航德學院校長,她用勤奮與誠懇為自己鋪設了在瑞航德學院27年的職業道路。

她說:「瑞航德就像我第二個家,所以我對這裡的員工都非常的感激。」她常常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理很多事情都會遵循柔善之道,東方的儒家思想與西方的企業管理融合,注重能力培養、做事守信、公平處事,這是她的管理方式。

她說:「最主要的是做事要公平,能夠體諒員工、體諒教師、體諒經理人員,就是互相體諒就對了,互相了解、溝通這是最主要的。」

來美40年了,如今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年的臺海沒有打起來,富裕的大陸家庭開始越來越多地把孩子送出來留學。炫耀虛榮、攀比奢華生活是當下大陸留學生一個令人心痛的現象。衣著光鮮不代表你受到良好教育,今天生活的優裕不能代表你一生不會經歷風浪。

作爲華裔大學校長,潘子瑜更希望孩子們能夠靜下心來學一些對未來有幫助的本事,也慢慢學會融入美國社會的關鍵在於接納主流的價值觀。◇

採訪後記:

潘子瑜在閱讀英文報紙的同時,仍然會每天閱讀中文報紙,她說:「自身的獨立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的少數族裔身分在思維與學習上是個加分項。

她說:「一個中國人或東方人在美國,你要青出於藍,第一個要了解國情,了解他們的文化,跟他們相處在一起、多了解,然後自己勤奮,才能夠出人頭地。」

她拿出了當天的日程安排,從早上七點鐘她就開始工作,處理信件、文件,當同事們九點鐘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她已經做好了一天的準備。我注意到,日程上給我們的採訪安排的是半個小時,然而我們已經聊了一個多小時了。「因爲我們的理念一致,爲了更多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過好一生。」潘子瑜笑著解釋爲什麼多給我們一些時間。 那是歷經人生風浪的飽滿的笑,也是無懼風浪的自信的笑。◇

責任編輯︰古雲

相關新聞
瑞航德學院華裔女校長 洛城40年
瑞航德社區大學歡迎華裔就讀
上大學太貴? 社區大學年省數萬
美國社區大學成為華人留學新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