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家庭子女出國留學新途徑 中國人熱追國際學校

人氣 2329

【大紀元2016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若水綜合報導)中國人的出國熱早已不再如多年前那樣以追求生活富裕為目標。恰恰相反,中國的有錢人反而更熱衷於讓子女有機會出國,甚至不惜一擲千金。留學低齡化就是這種 現象的直接反映,而國際學校則成為另一部分人的選擇。這固然體現出作為家長望子女成龍鳳的關愛,又何嘗不是這些人把追求自由生活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同 時證實中共教育體制的失敗。

背水一戰

對於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在國際學校讀書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隨著家長想為孩子尋找一條不同的留學途徑,這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這讓來自海外的國際學校不斷得到發展。

來自全世界的頂尖預備學校紛紛試圖在中國開設校園,它們通常收取比本國校園更高的費用,以滿足那些希望去西方留學學生的需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天津開設分校的澳大利亞墨爾本私立名校黑利伯瑞。儘管學費高達每年2.8萬美元,但申請人仍源源不斷。

在中國上國際學校有一定風險,因為這類學校的畢業後只能以社會考生身分而非應屆高中畢業生參加中國高考,所參加的海外高中考試成績、高中生學籍和學歷證書也不被中共教育行政部門承認,唯一的出路幾乎只能到海外留學。

但進入國際學校也給中國學生一個機會擺脫中共主導的思想政治灌輸和僵化的教育模式,接觸到更豐富的受教育經歷,開闊視野,培養學習能力和溝通技巧,強調批判性思考而非死記硬背。

監控全世界學校趨勢的國際學校諮詢集團認為,中國人對諸如黑利伯瑞這樣用英文教學的國際學校的需求將「永不滿足」。根據統計,目前有逾15萬中國學生入讀國際學校。而試圖讓子女進入這些學校就讀的父母還將繼續增加。

更多選擇

中共體制下的高中競爭激烈,常因過度注重應試教育而遭抨擊,政治思想教育更被外界普遍視為洗腦和壓制人性。學生從兒童時代起就要為應付考試而長時間接受填鴨式灌輸,還往往要找收費高昂的家教進行輔導。高中畢業時,他們要參加壓力巨大的高考。

過去10年,中共教育部門在前黨魁江澤民的情婦陳至立執掌下推行教育產業化,高校大規模擴招導致出現很多劣質學院和低含金量的文憑,也讓海外教育變得更有吸引力。越來越多自己利用中共體制漏洞獲利的人也希望子女在正常的人的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

國際學校曾只局限於對在中國的外籍學生開放,但過去20年已被允許與本地公司合資,並招收中國學生。雖然中共政府尋求收緊對教科書意識形態的控制以限制西方的影響力,但國際學校仍向中國中產階層提供了有價值的教學方法和選擇。

受限於中共教育要求,這些學校不能將海外教育體系直接引入中國,而要根據各地的教學大綱改編教材。英國惠靈頓中國教學總監何邁德博士說:「跟中國的教育工作 者一起編製教材很有挑戰性,我們花費大量時間把惠靈頓的教學理念融入到中國的教材中。我們的初中生可能還要上政治課……但我們可能在教給他馬克思的同時也 讓他們學學黑格爾。」

這種開放已將世界上一些最大的品牌帶入中國,例如英國學校德威在上海、蘇州和珠海都開設校園,赫特伍德豪斯也在寧波合資運營。必益教育董事總經理威廉.萬博根預測,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國際學校將進入中國。

小貼士:何為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指擁有相當比例的國外學生、所實施學制和當地通行學制不同、提供中等或以下程度教育的學校。學校圖書館國際協會2009年在意大利召開國際會議時描述了國際學校的8點特徵:

1、學生教育具可轉移性;

2、學生和教職員工的流動性高於本地學校;

3、學生結構具多國和多語種特徵;

4、採用國際化課程;

5、得到國際教育相關機構認證;

6、教師結構具多國性及變化性;

7、招生上對學生具非選擇性;

8、授課語言一般爲英語或雙語。

家長:我為什麼送孩子去國際學校?

化名蘇菲的家長談了送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心路歷程。

蘇菲提到,人大附中和北大附中校長都說:「我們這裏的孩子都絕頂聰明。」這句話使她決定把孩子送進德威英國國際學校。她認為那是極為陳舊的教育觀念,「孩子的智商能有多大差別?學校應該注意的不是孩子的個性與差異性嗎?」現在她的孩子已考上美國名牌大學,「我覺得自己的決定沒有錯」。

在蘇菲看來,中共的教育體制就像過獨木橋,只有一種選擇,「苦讀十幾年,一直是『好學生』,結果畢業後發現這個社會並不只為好學生而留……一接觸實踐可能就完了」。而國際學校提供另外一種可能性。

蘇菲說:「中國傳統教育體制是一種記憶式教學……是一種應試教育,這已經非常落伍。這種以知識集成為教學方式的教育不能適應現代時代的發展,因為這些知識在谷歌和百度這樣的網站上搜索一下就能獲取。

「而 一些國際學校沿襲西方的教育理念,強調個性發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許多人對國際學校的教育有誤解,其實它的強度也很大。它讓孩子有時 間多讀些課外書籍,在初、高中階段參與社會活動……這樣他們可以較早地了解社會,並富有愛心。他們還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活動。

「這些方面也許要花費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時間……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中得到的對社會、企業、人性的了解,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另外,音樂和體育等副科在中國的應試教育裏可有可無,但在國際學校則是專業課程,讓孩子在知識之外有更多發展,並陶冶性情,終身受益。

蘇菲說:「在課程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國際學校啟發孩子的思考能力,讓他們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孩子們一起做各種項目,不是接受考試,而是考核;並不以單一的成績作為標準,而是綜合考量。即使考試,也有很大一部分以實務成績為主。

「在公立學校,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可能上不了大學;但在國際學校,他可能有更大的發展……我認為,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就可以了,不一定人人都要學那麼深,都成為數學專家。」

蘇菲表示,職業規劃是職業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引導孩子早日在這方面有所思考。她也提到國際學校存在的問題,如教師流動性大、穩定性差,而且收費比較昂貴,「但它提供了一種體制外的選擇……向傳統教育體制提出挑戰」。◇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中國留學生難融法國社會 法教育署檢討
在韓中國留學生打黑工屢被騙 出路何在?
名校輝煌心孤獨 中國留學生風華正茂卻輕生
中國留學生回國學歷認證 不再需要成績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